皮特凯恩岛

孩子突发皮肤出血点,医院


如果一个表现健康的儿童突然出现瘀点性皮疹、瘀斑和/或出血,就要警惕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因少数患儿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需要立即就诊。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什么回事

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约为4-5人/10万[1];

儿童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2];

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常见于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数天或数周内起病[1];

80%的病例在诊断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60.52%的ITP病例与各种病毒感染有关[3],特殊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导致的ITP预后欠佳[4];

目前I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失衡有关[5,6]。

临床特点

除了这些粘膜和/或皮肤出血症状外,儿童通常看起来和感觉都很好[1];

体格检查,淋巴结、肝脏或脾脏无明显肿大,不过10%的病例可能有脾脏轻微肿大[1];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通常是唯一的异常发现[1]。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可以确诊[1]:

①至少两次血常规检测仅PLT×/L,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②皮肤出血点、瘀斑和(或)粘膜、脏器出血等临床表现

③一般无脾脏肿大

④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注意:除血小板外,目前没有任何实验室检查可作为ITP的确诊依据,各种相关检查都是为了排除其他病因鉴别诊断。

临床分型[1]

新诊断ITP:病程3个月

持续性ITP:病程3-12个月

慢性ITP:病程12个月

临床分度[5]

轻度:血小板50×/L,一般无自发性出血

中度:血小板25-50×/L,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外伤后瘀斑、血肿、出血时间延长,但无广泛出血

重度(具备下列任意1项):

*血小板10-50×/L,皮肤广泛出血、瘀斑或多发血肿,粘膜活动性出血(齿龈渗血、口腔血疱、鼻出血);

*消化道、泌尿道或生殖道暴发性出血或发生血肿压迫;

*视网膜出血或咽后壁出血;

*外伤处出血不止,经一般治疗无效。

极重度(具备下列任意1项):

*血小板≤10×/L,皮肤粘膜广泛自发性出血、血肿或出血不止;

*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

危急状态的早期识别[7]

①出血部位与出血性质: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大片的瘀点、瘀斑或血泡,无外力作用下的球结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和泌尿系出血(肉眼血尿);颈部、面部皮肤的大片瘀点、瘀斑。

②血小板计数20×/L。

③虽然血小板计数20×/L,但出血为①中列出各项。

治疗措施

治疗目的[1]:主要为防止严重的出血,而不是提高血小板至正常值。PLT≥20×/L,无活动性出血表现,可先观察随访,不予治疗。

一般治疗[1]

①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外伤

②有或疑有细菌感染者,酌情使用抗感染治疗

③避免应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④慎重预防接种

一线治疗[1]

PLT20×/L和(或)伴活动性出血,建议使用以下治疗,一般无需血小板输注:

①口服激素

②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③静脉输注抗-D免疫球蛋白

二线治疗[1]

对一线治疗无效病例需对诊断再评估,进一步除外其他疾病。然后根据病情酌情应用以下二线治疗:

①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二线治疗之首选)

②抗CD20单克隆抗体

③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④免疫抑制剂

⑤脾切除术

紧急治疗[1]

若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应积极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以达迅速止血的目的;同时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和/或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以保证输注的血小板不被过早破坏。

疾病预后[1]

儿童ITP预后良好,80%-90%的病例在12个月内血小板恢复正常;

10%-20%发展为慢性ITP,约30%的慢性ITP患儿仍可在确诊后数月或数年自行恢复;

尽管大多数患儿在病程中出现血小板明显降低,但是发生严重出血的比例很低,颅内出血的发病率约为0.1%-0.5%。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其他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qh/37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