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 http://pf.39.net/bdfyy/全文约字,阅读需8分钟
谈及摩艾石像,总会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只是提起摩艾石像这个名称,对很多人来讲的确是一件生疏的事情。但是,如果把他的图片展现在你面前呢?是不是突然之间感觉很熟悉:“原来是这个!”
十几年前的我正是孩童时代,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初次了解摩艾石像,应该是从国产动漫《海尔兄弟》中得到了粗浅的认知——摩艾石像位于一座叫做复活节岛的岛屿上,高大、威严。那时的我惊异于人类的伟大,因为它给我了魔鬼般的冲击力和压迫感。不同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数十上百的巨人石像齐刷刷排在一起,总让人站在它的脚底时感受到敬畏心理。由于资料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我对摩艾石像的认知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只记得印象当中有一部很好玩的小游戏,名字叫《摩艾君》。通过看游戏的构造以及人物设计,可以断定这款游戏与摩艾石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带领你跨越赤道,渡过太平洋,来到世界上最偏远的人类栖息地一隅——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岛)。复活节岛位于南纬27度,西经度,它的面积并不大,约平方公里,是保定总面积的分之1。距离这座岛屿最近的而且有人居住的地带为往西公里的波利尼西亚的皮特凯恩岛,距离复活节岛往东最近的国家是智利(大约公里)。四周环绕的南太平洋海水几乎让这座小岛与世隔绝,人们这座岛为世界上最偏僻最孤独的岛屿。
这座岛屿呈现出三角状,完全由三座相邻的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相隔时间从几百万年前到一百万年前不等。岛上最古老的火山爆发于距今万年前,最晚的一座火山爆发于20万年前,这些喷薄而出的火山岩浆覆盖了整个岛屿95%的面积,在冷却后又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肥力。从自然资源来看,复活节岛的降水资源尚且算丰富,但是火山土渗透性极强,所以陆地上的淡水供给十分有限,而且陆地面积很小,又极难形成大的河流,所以从淡水角度来看并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居住;除此之外,复活节岛的纬度决定了它处于亚热带地区,温度相对于高纬度地区虽然不低,但是比起其他相邻岛屿来讲温度又偏低,并不适合植物、动物生长,比如说复活节岛周围的海水温度太低,不能吸引鱼类和贝类以及珊瑚礁在此成长;海风又极大,总会给岛上的生物生存带来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是怎么样来到这里?花了多少时间才到达这里的?是哪一批人来到了这里?而为什么他们又建造了巨大的摩艾石像?
以往学界将人类发现并定居复活节岛归结为运气,比如说部分渔民出海打渔,为了更丰富的收获,往往会进入深海区,结果他们的木筏偏离了航道从而发现了这座荒岛。但是经过专家的分析和考察,发现复活节岛上的作物有香蕉、芋头、地瓜、甘蔗等,家禽有鸡等。这里的生物如此全面完善,因此不大可能是偶然的渔民误打误撞发现的,要知道,复活节岛附近岛屿的居民绝对没有大型船舶,有的只是小木筏(这种小木筏绝不可能一次性携带这么多的物种)。因此,复活节岛的原住民并非是偶然之间才发现了这座岛,而是他们精心准备的移民活动。
在复活节岛居民的传说中,带领他们扩张并定居下来的酋长叫霍图.玛图阿,翻译过来便是伟大的祖先。这个伟大的祖先带着自己的妻子和6个儿子、一些族人称作两艘巨大的“木筏”来到了复活节岛,并在这里展开了原始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在这里使用着打制的石器,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制造鱼钩、鱼叉、锉子。然而考古学家经过探究后发现,这些古老的石质器具,来自于复活节岛的周围其他岛屿,而在周围其他几个岛屿并没有发现复活节岛的石头。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周边岛屿的人在有预谋的移居复活节岛后,在一定程度上过上了封闭的生活,直到后来欧洲的发现者再次发现他们!除此之外,考古学家依据碳元素的放射性测定了早期原住民使用过的木炭以及鱼骨头,推导出最早的原住民可能是在公元年来到复活节岛的!而这些原住民就是周边岛屿的波利尼西亚人。但是距离复活节岛最近的岛屿都要上千公里,那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渡过漫长海域来到复活节岛的呢?
有着同样困惑的是第一个发现复活节岛的欧洲人——雅各布.罗泽韦恩。年,罗泽韦恩跟随着几艘欧洲船舰从智利横穿太平洋进行探险,在海上漂流了17天,最终在年4月5日发现了这座岛屿。因为正是欧洲复活节的当天,故罗泽韦恩等人将该岛命名为复活节岛(自此,复活节岛才真正的与世界联为一个整体,逐步打破了封闭的历史)。罗泽韦恩在登上岸后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所得到的结论更是让自己大吃一惊。首先,他看到了伫立在岛上的巨大石像,但是无法理解在一片荒芜的、没有什么资源的复活节岛上,人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将这些石像立起来的?其次,罗泽韦恩发现岛民的船都非常简陋,岛民们将当地矮小的植物搓成细绳,然后把小木头绑在一起,但是这些木材之间有很大的间隙,一旦进入海洋,很快就会渗进去很多的水,这样的航船绝对无法在海上长时间航行,那么他们的祖先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这些困惑整整缠绕了世人将近年,有些学者认为复活节岛居民的祖先是南美的印第安人;也有学者认为复活节岛的石像是外星人所为。这些说法未免都太过离奇,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到底是如何傲立于此的。
岛上的摩艾石像有数百尊之多,遍布了全岛尤其是沿海地区。石像有的倒在山坡的荒草之中,有的则矗立在人工打磨的平台(阿胡)上。这些石像成群结队,昂首面向大海,表情凝重。石像的高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但是造型基本上都是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半身无腿、双手放在肚子上。有一些石像头顶带有帽子,叫做“普卡奥”,被人们当做高人一等的象征。这些石像的原材料大多为玄武岩以及凝灰岩,最重的石像可达上百吨。这些巨石基本都来源于岛上的一个采石场,然后运送到全岛各个地区。从搬运角度来讲,单纯的人力拖运基本上不可能;砍树之后,用树干做轮子将巨石滚动到目的地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早期的复活节岛人数相当有限,极限人数应该不超过00人,树干做轮子的操作需要人力还是较多。从中国历史上运送南方木材到北方的经验来看,再根据复活节岛的气候分析:复活节岛上原本气候不错,有着一些优质的参天大树和较多较丰富的资源。复活岛早期居民为了运送巨石,将这些大树砍掉,并且连接到一起形成巨型木筏。这些巨型木筏被放在离采石场最近的海边,巨石先通过滚木被搬移到海边,然后运上巨型木筏,再通过海运运送到复活节岛的各处!由于复活节岛本身并不大,所以这样的可操作性是极强的。而有了这些巨型木筏,也使得长距离的航海漂流成为可能,也就可以理解波利尼西亚人为什么可以航行几周的时间来到复活节岛。
秘鲁港的巨型木筏,通过漂流6周即可到达复活节岛
这里依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复活节岛的居民要费劲巴拉的修建摩艾石像?根据岛民的口头历史和考古学家调查研究,岛上的土地被分为了11块领地(就像分披萨那样从中心切开,一直延伸到披萨的边缘部位,每一角披萨就像一块领地),每块领地都属于一个氏族或部落,这些部落的酋长为了展现自己的雄伟、勇猛、地位,争相恐后的在自己的领地上建造阿胡和摩艾石像,以至于后来演化成了残忍的斗争。而为什么选择在复活节岛建石像,而周边岛屿却没有同样的情况呢?这可能与复活节岛上的凝灰岩有关系,复活节岛上的凝灰岩是天生的良好的雕刻材料;而且复活节岛相对封闭,也没有什么额外的娱乐、工作、探险等活动,闲的没事雕刻大石头不也是一件很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吗?
当然,这些构想成立的前提便是复活节岛本身是资源极度丰富、可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而绝非年欧洲人登录时的一片荒芜。根据植物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分析,复活节岛在本来的确有高大的棕榈树,也有茁壮的麦珠子树,也有肥美的贝类食物、海豚以及鸟类,只是在年前后,这些高大树木便基本绝迹了,资源也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从年波利尼西亚人来到复活节岛,到15世纪期间,人们一直在过度取用岛上的资源,导致森林被砍伐殆尽,鸟类和贝类也几乎灭亡。
人类用自己的欲望构建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伟大的摩艾石像的确做到了流传千古。但是石像的雕刻搬运也使得复活节岛资源消耗殆尽,大风、相对的干燥与寒冷、更易发生荒漠化,这些原因使得复活节岛的生态无比脆弱。导致的结果便是:不知道再过多长时间,复活节岛又会变成无人的孤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dxdm/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