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8时15分左右,中国航天员的首个“太空之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天宫一号完成了“海上葬礼”。
天宫一号的落区正是著名的“航天器公墓”——这个航天器扎堆坠入的海域也因此再次进入世人的视线。
为什么要回归地球?
根据年统计数据显示,自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以来,世界各国累计发射了超过枚卫星。一枚卫星如果在“寿终正寝”后仍沿轨道飞行,就存在和新卫星相撞的危险。
因此,国际条约规定轨道高度在千米以下的卫星须在结束使命25年内落地销毁。卫星结束使命前会收到让其降低高度的命令,最终坠向地球。
为什么要落入这里?
尼莫点,正式名称为海洋难抵极,位于南太平洋中央南纬48°52.6′、西经°23.6′之处的海面上,是地球表面距离陆地最偏远的地点,被称为地球上最寂寞的地方。
尼莫点最近的陆地为3座遥遥相望的南半球岛屿——皮特凯恩群岛中的迪西岛、复活节岛西南角的莫图努伊岛和南极洲外海的马厄岛,与三者距离均远达千米。
以此长度为半径、尼莫点为中心,可圈出一片与北美洲面积相当的无人海洋。在拉丁语中,“尼莫”意味着“没有人”——这很好地概括了尼莫点的特点。
航海界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当船驶经尼莫点,距离海员最近的人类不在澳大利亚也不在南美,而是宇宙空间站上的宇航员。
尼莫点孤离于陆域、船舶航线及洋流之外,周边的海洋环境不足以供养水产生物,因此这里既没有人类,也没有渔业。洋流在侧畔擦肩而过,留下一片几乎静止的水域。
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退役后,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让其受控坠落到远离陆地的尼莫点“航天器公墓”。航天器残骸的辐射和有害物质会被困住,不再外流污染。如此一来,既不会产生太空垃圾,也不会对地面造成威胁。
不止天宫一号落入“航天器公墓”。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进步号系列飞船,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望远镜等都落在那儿。年9月,我国天舟一号飞船残骸也坠入该“公墓”。
英国广播公司(BBC)年年底的一篇文章显示,这片“航天器公墓”“安葬”着多个航天器残骸。
怎么控制再入地点?
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分为受控再入和无控再入两种方式。除了极少数大型航天器采用第一种坠落方式以外,绝大多数的太空垃圾都是属于后者。天宫一号也采取了无控方式再入。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介绍,采取无控方式再入大气层的航天器,一般包括已经超过服役寿命,或发生故障失去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发射过程中已经用完的各个子级。
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逐渐向地球坠落。两年后的4月2日,落入“航天器公墓”。
天宫一号已经入海为安,她的功勋值得铭记,让我们再次回顾。
图为德国研究所在天宫一号再入前拍摄的清晰图像
天宫一号大事记
年9月29日启程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至此,中国人在浩瀚银河中拥有了自主空间实验室。
年10月11日发回自拍图
天宫一号发回首张自拍图,这是用其自身携带的摄像机拍摄的照片。
年11月3日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我国攻克未来太空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交会对接技术。
年6月24日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
在航天员刘旺的操控下,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实现手控交会对接,随后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短期驻留。
年6月20日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进行太空授课,同时证明了中国中继通信卫星能力。这是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授课后,人类的第二堂太空课堂。
年3月16日完成使命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以每天米左右的速度衰减。
年重回地球
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来源:综合)
(编辑:吴琼审核:吴颖)
赞赏
长按白癜风症状中科国庆助力白癜风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qh/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