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动态一周海洋大事件


一周过去了,中国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你一起梳理、回顾本周都发生了哪些海洋大事。

1

国内新闻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闭幕达成五大共识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5日在北京举行圆桌峰会。会议达成了5点重要共识,包括: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支持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架设各国民间交往的桥梁;坚信“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李克强见证中柬签署建立海洋观测站议定书

5月16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柬埔寨首相洪森见证下,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与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布拉索昆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海洋局与柬埔寨王国环境部关于建立中柬联合海洋观测站的议定书》,并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中智南极科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5月15日,中智南极科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两国知名专家就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会前,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会见了智利国家科委主任马里奥·哈莫,双方就进一步推动中智两国南极科研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家海洋局印发年全国海洋立法工作计划

日前,《年全国海洋立法工作计划》通过审议。年将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加快推进法治海洋建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努力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法治服务和保障。

●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公布

  

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年)》公布。规划旨在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促进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将在贵阳举行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5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国-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将于19日在贵阳市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和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将分别率双方代表团出席会议。双方将就涉南海议题进行友好对话磋商。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签海运协定

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今年5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

●首个中澳海洋联合研究中心将于5月下旬启用

5月15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就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据了解,为进一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于5月22日在澳大利亚的霍巴特市举行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启用仪式,并将同期召开南大洋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和管理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国家海洋局发文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

近日,国家海洋局印发《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有力推进《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围填海管控办法》和《海洋督察方案》实施,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环渤海区域全面实施湾长制

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率先在秦皇岛开展“湾(滩)长制”试点,并在环渤海区域全面实施。暂停受理、审核渤海内围填海项目。

●国家海洋局:开展6种北极考察活动应提出申请

国家海洋局近日草拟《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等6种北极考察活动时,应当向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区勘探合同延期协议

  

5月11日,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京会见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劳治一行。随后,在王宏局长见证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秘书长刘峰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劳治代表双方签署“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区勘探合同延期协议”。

●青岛: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

日前,青岛港启用了研发3年多的全自动化码头,其作业效率比传统码头提升30%,操作人员减少85%。该码头是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2

国际新闻

●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无人岛充斥着万块垃圾

亨德森岛年被并入英属皮特凯恩群岛辖区,目前无永久居民。年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自然遗产。目前岛上充斥着万块垃圾,每平方米的海滩上都有数百个塑料垃圾,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无人岛。

●美媒称中越小心翼翼改善关系:或将着手解决海洋争端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5月16日发表题为《中越签约经贸合作小心翼翼改善关系》的报道称,这两个邻国正在接近建立新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分析人士说,这种关系将巩固整体的双边关系。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加大海洋油气开采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重新评估奥巴马政府颁布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水域钻探禁令,以加大海洋油气开采力度。

●联合国海洋会议将宣布建立“全球蓝碳数据网络”

第一次联合国海洋会议(UNOceanConference)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年6月5日—9日),会议将宣布建立蓝碳数据和知识共享区域中心全球网络(BlueCarbonDataandKnowledgeNetwork),区域中心将促进围绕沿海湿地碳的科学合作。

●俄朝海上航运开通:日方称“将密切   

5月16日,“海洋数据信息管理与交换对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及SDG-14的作用”区域研讨会在津顺利开幕。会议期间成功发布了首个由我国研发面向全球的西太海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该系统是ODINWESTPAC项目框架下的西太区域信息发布门户,集成了我国和西太各国海洋数据、成果产品、图书文献和组织机构及专家等信息,公开发布,并提供定制化服务,将进一步促进西太平洋及周边区域数据共享合作。

●“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印发

5月18日从科技部获悉,“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印发,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启动

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工作即将开始,本年度的奖励申报工作纸质报送和网络申报同时进行。奖励范围包括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公益服务、海洋安全保障与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取得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

●中国大洋43航次第4航段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经过一个半月的海上航行,执行中国大洋43航次第4航段任务的“向阳红10”船圆满完成科考任务,于当地时间5月16日抵达毛里求斯路易港。该航段取得2项重要成果:中深钻取样技术成功应用;发现铜含量高达20%的富铜硫化物矿层。

●海洋国家实验室成功实施首次深海载人行动计划

  

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赴南海进行科考的9名海洋科学家已于5月16日晚间顺利返青。至此,海洋国家实验室主导实施的首次深海载人行动计划圆满结束。

●“蛟龙”号第三次向马里亚纳海沟进发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5月16日从深圳起航,前往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雅浦海沟作业区的任务来自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的任务则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因此虽然同是潜深渊,但任务各不同。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再添凡纳滨对虾新品种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研究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

●中科院海洋所在黄渤海区重新发现近江牡蛎自然种群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莉研究员团队在渤海湾山东海域发现一个近江牡蛎自然种群,这是我国黄渤海区发现的唯一的连片近江牡蛎密集分布区。

5

海洋能源

●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成功试开采海域可燃冰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十三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前景广阔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开版)》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海上风电产业,鼓励在深远海建设离岸式海上风电场,调整风电并网政策,健全海上风电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和用海标准。

●我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场在江苏省大丰市兴建

  

5月16日,记者从江苏省大丰市发改委获悉,随着5月10日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启动,中国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6

展会论坛

●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中国(青岛)国际船艇展览会开幕

5月18日下午,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中国(青岛)国际船艇展览会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开幕。从本届航博会的参展产品和活动安排可以看出,青岛全力推进的“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建设战略中“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的构想正在得到体现。

●第二届“边界与海洋研究”博士生论坛9月25日举行

为鼓励广大博士生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界海洋维权与合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将于9月25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边界与海洋研究”博士生论坛。

●上海国际海港城市文化论坛举行

上海国际海港城市文化论坛暨第七届WCMCI学术年会5月20日在上海举行。韩国海洋大学、日本长崎大学等东亚地区科研机构的40多位学者专家与会。不少专家学者以此为背景,交流了自己对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海港城市文化发展的看法。

7

军事新闻

●中缅两国海军将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当地时间5月18日,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抵达缅甸仰光港,开始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期间,中缅两国海军将举行海上联合演习,科目包括编队通信、编队运动、联合搜救、通过演练等。

●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10月举行

  

5月10日至12日,中国—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第一次协调会在广东广州召开,经讨论确定,实船演练定于年10月初在湛江举行。

8

海洋文化

●我国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专项资源调查

在近日于海口举行的南海和水下考古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项资源调查,推动沿海各省做好涉海遗址调查工作,积极围绕南海岛礁和重要航线开展拉网式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拟出版册5年完成

  

近日,大型文献丛刊《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编纂出版工作在福建厦门启动。《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是年度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项目的实施旨在搜集、发掘海内外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和新视野。

●三亚丝路之塔6月底完工将建成南海文明交流平台

三亚丝路之塔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将建成集灯塔文化、崖州文化、三亚文化、海南文化、丝路文化、南海文化为一体的南海文明交流平台,塔内有崖州民俗文化馆、丝路文化馆、南海文化馆等各类文化馆,展示丝路文化的新形象。

(文章转自海洋网)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qh/3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