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05


第三章最后的人类: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

一、“叛舰喋血”前的皮特凯恩岛

几百年前,移民们来到一块肥沃的土地,那里似乎被赋予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尽管还缺少几种工业原材料,但只要出海与那些盛产该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交易便能获得。这个地方曾一度繁荣昌盛、人口不断增长。

但是,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人口最终多到连丰富的资源都无法承受的地步。森林砍伐殆尽,土壤遭受侵蚀,农业生产也没有能力收获更多的出口余粮,制船材料匮乏,最后甚至连岛民自身都喂不饱。贸易萎缩导致进口原材料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内战烽烟四起,群雄割据,地方军阀走马灯似地登台唱戏,这块曾经富饶的土地上饥民遍野、饿殍载道,最终上演了人吃人的惨剧。以前那些海外贸易伙伴的命运则更为不幸:由于缺乏赖以生存的进口资源,只能转而恶性利用自己的生存环境,致使无一人幸免。

这一幕恐怖的场景是否代表了美国和其贸易伙伴的未来呢?我们尚不知答案。但这一悲剧却已经发生在太平洋的三个热带岛屿上,其中之一便是鸟不生蛋的因“叛舰喋血”而声名远扬的皮特凯恩岛。年,英国皇家庞蒂舰的叛逃水手之所以选择皮特凯恩岛,因为当时这里荒无人烟、遗世独立,是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用于躲避英国海军的搜索。但水手们在岛上发现了神庙平台、岩画和石器,这证明古代波利尼西亚人曾在此居住过。皮特凯恩岛的东面还有一个更小更偏僻的岛屿,即汉德森岛,那里至今无人居住。直至今日,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都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岛屿之一,没有定期的飞机航班和轮船到达此地,偶尔只有快艇或游船会停靠一下。这两个岛的原住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

发生在皮特凯恩岛的叛舰喋血事件因其传奇与神秘一再出现在许多书本和电影里,而皮特凯恩岛与汉德森岛的原住民消失之谜也非常地扣人心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考古学家马歇尔?魏斯勒前不久在那里呆了八个月开展挖掘考古工作,关于这两个岛屿的基本信息才慢慢浮出水面。当时,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先民们的命运与几百英里外慢慢陷入生态环境灾难的芒阿雷瓦岛联系在一起。芒阿雷瓦岛曾是他们的贸易伙伴,但最终变得饥不果腹。复活节岛的崩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类破坏环境最鲜明的例子,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由于贸易伙伴破坏环境而唇亡齿寒导致生态浩劫的故事,这不妨可视为一种对全球化(贸易)所引发的风险的前瞻。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本身的环境问题也是导致生态浩劫的原因之一。对于气候变化和强敌的影响,目前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证据。

二、三座截然不同的岛屿

芒阿雷瓦、皮特凯恩和汉德森岛是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惟一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除此以外,只有几个地势很低的环礁供人短期停留或参观,但没有常住人口。这三个岛屿大约在公元年开始有人类居住,如上一章所述,这是波利尼西亚人向东扩张的结果。即使是三岛中位于最西面的,也就是波利尼西亚人最早登陆的芒阿雷瓦岛,距离最近的大型岛屿也有上千英里,如芒阿雷瓦岛西面的社会群岛(包括大溪地)和西北面的马克萨斯群岛。这两个群岛分别是东波利尼西亚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岛屿,它们与西波利尼西亚最东面的高地距离上千英里,也晚了多年才被人类殖民。因此,芒阿雷瓦岛与它的邻居们在偏远的东波利尼西亚更加地遗世孤立。它们很可能是被来自马克萨斯群岛和社会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占领,这股殖民潮随后向更远的夏威夷岛和复活节岛挺进,最终圆满落幕。

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这三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中,芒阿雷瓦岛人口最多,有利于人类的自然资源最丰富。该岛有一个直径为15英里的泻湖,四周由珊瑚礁围起,还有二十几个火山岛和几个珊瑚环礁,全岛的土地总面积为10平方英里。泻湖、珊瑚礁和泻湖外的海洋里生活着大量的鱼类和贝类,其中有一种特别珍贵的黑唇珍珠牡蛎,又大又多,现在被用来养殖著名的黑珍珠。另外牡蛎本身就是美食,而厚达8英寸的贝壳还能被用来制造鱼钩、刨菜刀、擦丝工具和装饰品。

芒阿雷瓦岛的泻湖地势较高,雨量充沛,因此岛上有泉水和间歇溪,森林苍翠茂盛。波利尼西亚人住在海岸附近地势低平的一带,他们在村后的山坡种植番薯和山药;在泉水下方的梯田和平地种植芋头,用泉水灌溉;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面包树和香蕉等树类作物。因此,耕种、捕鱼和捡拾贝类足够养活几千个芒阿雷瓦岛民,该岛的人口数可能是古波利尼西亚时代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10倍。

对波利尼西亚人来说,芒阿雷瓦岛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制造手斧等工具的上等石材(这就像美国几乎拥有所有重要的自然资源,唯独缺乏优质铁矿)。芒阿雷瓦岛泻湖的珊瑚环礁中完全没有上好的石材,连火山岛也只出产粗糙的玄武岩。这种玄武岩用来盖房子、砌墙、搭炉灶、做独木舟的锚、石杵等粗家伙还行,但做手斧质量显然差强人意。

幸运的是,这一缺陷正好被距离该岛东南部英里处的皮特凯恩岛所弥补。这是一个面积较小(25平方英里)、地势陡峭的死火山岛。我们可以想象芒阿雷瓦岛民最初划着独木舟,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航行几天几夜后发现这个岛屿,会是多么喜出望外。他们在惟一可以靠岸的沙滩登陆,爬上陡峭的山坡,然后下山来到“下绳采石场”,这里是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惟一出产火山玻璃的地方。火山玻璃的碎片可制成尖利的切割工具,即波利尼西亚人的剪刀和小刀等利器。这群芒阿雷瓦岛民们沿着海岸往西行不到一英里后,又找到新的惊喜,他们发现了优质的玄武岩矿,从此那里成为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最大的手斧生产基地。

尽管在其他方面,皮特凯恩岛比芒阿雷瓦岛要逊色得多。它虽然也有间歇溪,森林里也不乏做独木舟的巨树,但皮特凯恩岛地势陡峭、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相对稀少。除此之外,另外一个不利条件是皮特凯恩岛没有珊瑚礁,近海海底地形陡峭,因此捕捞贝类和鱼类都要比芒阿雷瓦岛来得困难。特别是皮特凯恩岛不出产既能食用又能制成工具的黑唇珍珠牡蛎,因此,在波利尼西亚时代,该岛人口也许还不足人。年,庞蒂舰的叛逃水手携波利尼西亚随从总共27人在皮特凯恩岛落地生根,今日,他们的子孙数也不过52人。年,岛民曾增至人,其后果是过度耗尽岛上的农业资源,英国政府因此将大部分人口迁徙到遥远的诺福克岛。

波利尼西亚东南部还有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叫汉德森岛,虽然在三岛中占地面积最大(14平方英里),但也是最遥远的一个(位于皮特凯恩岛东北英里,芒阿雷瓦岛以东英里处),同时也是生存环境最恶劣的一个。汉德森岛与其他两个岛屿不同,它不是火山岛,而是一个地质作用造成的高出海平面英尺的珊瑚岛。汉德森岛缺乏用来打制工具的玄武岩等石材,这对仰赖石器的人类社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此外,另一个限制人类生存的不利条件是汉德森岛由多孔的石灰岩构成,岛上没有溪流,也没有可靠的淡水资源。最多会有几场不期而至的降雨,雨水从洞顶滴下来,在地面形成积水,而岛外20英尺处的海洋也会有淡水涌出。马歇尔?魏斯勒在岛上做研究的那几个月,用现代防水布收集雨水来充当饮用水,但这些水只够用来做饭,至于洗漱仍不得不用咸海水。

汉德森岛上土壤不多,零星散落于石灰石之间。最高的树木只有50英尺,无法用来做独木舟。灌木丛则低矮浓密,要用弯刀才能劈出一条路。只有在汉德森岛的最北端才有狭长的海滩,南部都是悬崖峭壁,船只无法登陆上岸。最南端是珊瑚礁围缘与石灰石交错生成的地形,高低不平,锋利崎岖。只有三队欧洲人到过汉德森岛的最南端,其中之一便是魏斯勒的小组。他们穿着厚底的靴子,花了五个小时才从汉德森岛的北岸走到南岸。在那里,魏斯勒很快发现赤足的波利尼西亚人曾经住过的岩洞。

尽管有种种不利因素,汉德森岛还是有其吸引人之处,在珊瑚礁和浅水处生活着龙虾、螃蟹、章鱼和少数几种鱼类和贝类。但不幸的是,没有黑唇珍珠牡蛎。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海龟惟一的产卵处便是汉德森岛的海滩,每年一月到三月间,绿海龟会爬到那里去下蛋。汉德森岛曾至少有17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其中包括数百万只海燕。呆在巢穴里的海燕及其雏鸟很容易被捉住,这足够供个岛民每人每天吃一只鸟,吃上个一年。汉德森岛上还有9种陆鸟,其中5种不会或不善于飞行,因此很容易被捉住,其中有3种大鸽子特别美味。

鉴于上述特点,汉德森岛倒不失为午后郊游的好去处,或者小住几天,日日食海鲜、海鸟和海龟,满足口腹之欢,但要是在此地住上一辈子恐怕太过危险。然而魏斯勒的挖掘调查显示岛上曾有一小群人竭尽所能地生存下去,这让所有见过或听过汉德森岛的人大为吃惊。而证据则是98块人骨和牙齿,这代表了至少10个成年人(有男有女,其中几个超过40岁)、6个青少年,还有4个5岁到10岁左右的儿童。儿童的骨骼最能解释他们是长期居住在岛上,因为现代的皮特凯恩岛民通常不会带小孩一起到汉德森岛伐木和捕鱼。

还有一个相关证据便是埋在地下的大型贝冢。这个贝冢是目前科学家们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发现的最大贝冢之一,位于北海岸的沙滩,长码,宽30码,正对着穿过汉德森岛暗礁的惟一通道。贝冢的垃圾堆有许多食物残层,魏斯勒和他的同事只是小试牛刀,就挖掘出大量的鱼骨(三分之二立方码的沙坑里就有根鱼骨)、根鸟骨(其中包括几万根海鸟的骨骸,大多为海燕、燕鸥和热带鸟类),还有几千根陆鸟的骨头(大部分是不会飞的鸽子、秧鸡和矶鹬)。通过魏斯勒小小试挖坑里的骨骸数,我们可以算出整个贝冢大概埋有多少骨骸,从而推断出汉德森岛民几百年来必然留下了几千万根鱼骨和鸟骨。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科学家们判断最早的岛民集聚地就是北岸的贝冢,其次是东北岸海龟产卵的沙滩,这表明人类之所以会在这两个地方落脚是因为有野味可以果腹。

人类在这个除了长满灌木外一无所有的珊瑚礁岛屿上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在所有波利尼西亚人住过的或曾经住过的无人岛中,汉德森岛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任何建筑,比如普通房屋和神庙。岛上只有三个地方有建筑的痕迹:在贝冢里有一块石板和一个挖掘而成的洞(也许是房屋或躲避所的地基)、一面低矮的防风墙,以及几块海边岩石砌成的坟墓。在岛上,几乎每个靠海的岩洞都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岩洞地面平整,有出入口,但有些小岩洞只有3码宽、2码深,只容得下几个人躲避烈日。魏斯勒在岛上共发现18个这样的庇护所,其中常用的15个分布在北岸、东北岸和西北岸,靠近惟一的海滩,其他3个(都非常狭小)则位于东面或南面的悬崖。由于汉德森岛面积很小,所以魏斯勒能够对整条海岸线展开调查研究。18个岩洞加上北岸的那个庇护所可能就是汉德森岛民全部的“住所”了。

木炭、石堆和农作物遗迹显示汉德森岛的东北部曾有过焚林辟田,用来种植庄稼,为了扩大农田面积,他们还将土壤上面的石块都搬到旁边堆起来。在岛民们有意引进的庄稼和有用的植物中,科学家们已经从考古点识辨出的或是现在仍在岛上自生自灭的有椰子、香蕉、芋头、几种林木、果实可榨油照明的石栗树、芙蓉树(其强韧的纤维可用来搓绳索)和一种胡椒树。这种胡椒树的甜根常常被其他的波利尼西亚岛民用做救急食品,但在汉德森岛却被作为主食,它的叶子还可用来做衣服、铺屋顶和包裹食物。上述种种高糖分高淀粉的作物使得岛民们的饮食结构里碳酸化合物偏高,这解释了为什么魏斯勒挖掘出的岛民下颌骨和牙齿都呈现出让牙医们痛心疾首的牙周炎、牙齿磨损和牙齿脱落等症状。岛民们的蛋白质大多来自野鸟和海鲜,而挖掘出的几根猪骨则显示岛民们偶尔也养猪,或是带猪上岛。

三、贸易

由此可见,波利尼西亚东南部只有少数几个岛屿适合人类居住。芒阿雷瓦是能够养活最多人口的岛屿,除了缺少优质的石材外,丰富的自然资源足够岛民自给自足。至于其他两个岛屿,皮特凯恩岛太小了,汉德森岛又太过偏远。它们只能养活少数几张嘴巴,无法形成长期的、可独立发展的人类社会。更何况这两个小岛都缺乏必需的资源,像汉德森岛,我们现代人如果不带完整的工具箱、饮用水和食物(而非海鲜)去岛上度周末,简直无法想象如何成行,而波利尼西亚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日常生活。不过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有几样东西对芒阿雷瓦岛民们构成吸引,那就是前者的优质石材和后者数之不尽的海鲜与鸟类。

魏斯勒的考古调查挖掘出许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三个岛屿有过贸易往来、互通有无的历史。虽然交易物(比如石材)不含可做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有机碳,但是从同一考古层中还是能发现可供测定的炭。通过这一方法,魏斯勒断定三岛间的贸易至少始于公元0年,也许自从人类登陆这些岛屿起就开始进行,并持续了数百年。魏斯勒在汉德森岛的考古点挖掘出的许多种东西都是进口物品,因为它们是由其他岛屿的材料制成的,比如牡蛎壳做的鱼钩和刨菜刀、火山玻璃做的切割工具、玄武岩做的手斧和炉灶等。

那么这些进口物品到底从何而来呢?合理的猜测是牡蛎壳做的鱼钩可能来自盛产牡蛎的芒阿雷瓦岛,因为不管皮特凯恩岛还是汉德森岛都没有牡蛎,而其他有牡蛎的岛屿甚至比芒阿雷瓦岛还远,所以在皮特凯恩岛发现的几件牡蛎壳制品可能就是来自芒阿雷瓦岛。至于汉德森岛上的火山玻璃制品就很难判断其原始地,因为芒阿雷瓦岛、皮特凯恩岛和其他较远的波利尼西亚岛屿都有火山。

因此,魏斯勒研究出区分火山岩来源的技巧。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有许多种,其中玄武岩(芒阿雷瓦和皮特凯恩岛的火山岩种类)可由化学成分和色泽来区分。不过,各个岛屿甚至同一个岛屿来自不同采石场的玄武岩的化学成分都会有所不同,比方说主要成分(如硅和铝)和次要成分(如铌和锆)的含量。再区分得细致些,一种元素会有好几种同位素(不同的形式原子量不同),玄武岩的产地不同也会造成同位素比例的不同。对地质学家而言,这些化学成分就像指纹,可以用来辨别某一石器来自哪个岛屿,那片采石场。

魏斯勒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十几件石器和岩石碎片(可能是在制作或修复石器过程中掉下来的)的化学成分与铅同位素比例,推断出它们来自汉德森岛已确定年份的考古点石层。为了做比较,他同时分析了芒阿雷瓦和皮特凯恩岛采石场的火山岩与突出的石壁。另外以防万一,他还对那些距离遥远、不大可能成为汉德森岛进口地的其他波利尼西亚岛屿上的火山岩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包括夏威夷岛、复活节岛、马克萨斯群岛、社会群岛和所罗门群岛。

分析得出的结论明白无误地显示所有在汉德森岛上发现的火山玻璃分析样本都来自皮特凯恩岛的“下绳采石场”,其实这一结论在做化学分析以前便能用肉眼看出,因为皮特凯恩岛的火山玻璃上有黑、灰斑。汉德森岛上大部分玄武岩手斧和打制手斧过程中掉落的岩片来自皮特凯恩岛,还有一些来自芒阿雷瓦岛。而芒阿雷瓦岛由于自产的石材质地不佳,所以也大都使用皮特凯恩岛出产的玄武岩。反之,汉德森岛出土的多孔玄武岩石器则大部分来自芒阿雷瓦岛,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皮特凯恩岛。这类石头在波利尼西亚群岛普遍被用于做灶石,很像现在我们烧烤时用的炭砖。这种所谓的灶石被大量发现于汉德森岛的炉灶中,上面有烧过的痕迹,这证明灶石这一推测是正确的。

总之,考古研究已证实这几个岛屿之间的原材料贸易非常频繁,可能还包括成品工具:牡蛎壳从芒阿雷瓦岛运输到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火山玻璃从皮特凯恩岛运输到汉德森岛,玄武岩从皮特凯恩岛运输到芒阿雷瓦岛和汉德森岛,以及从芒阿雷瓦岛运输到汉德森岛。另外,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猪、香蕉和芋头等作物也是随迁移到此的人类才来到岛上的。芒阿雷瓦岛在三个岛屿中距离其他波利尼西亚岛屿最近,因此很可能最早被人类占领,然后岛民们再将主要的作物和猪带到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特别是最初在这两个岛上安家落户的那段时间,岛民们靠独木舟来运送物资,独木舟好比是维系新旧殖民地的脐带,之后更是成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

至于汉德森岛拿什么跟皮特凯恩岛与芒阿雷瓦岛交易,我们目前只能猜测。由于汉德森岛没有值得输出的石材和贝壳,那么有可能是一些无法在皮特凯恩岛和芒阿雷瓦岛上的考古点长期保存的东西。其中一种可能是活海龟,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的群岛中,目前只有汉德森岛有海龟繁殖。对整个波利尼西亚群岛而言,海龟属于美味佳肴、上乘珍品,就像今天的松露和鱼子酱一样珍贵,只有酋长才能享用。第二种可能是汉德森岛上的鹦鹉、果鸠和红尾热带鸟身上的红色羽毛,这种羽毛也是波利尼西亚地区的珍稀品,可用于装饰或做成羽毛斗篷,地位宛如今日的黄金和貂皮。

然而,原材料、制造品和奢侈品的交易并非出海贸易或旅游的惟一动机。即使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人口增长已经达到他们最大的可承受范围,即百来号人,年轻人到了适婚年龄仍然很难找到非血缘关系的伴侣。因此,与芒阿雷瓦岛进行交易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婚。人口众多的芒阿雷瓦岛上会有一些工匠将技术带去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另外还可能会重新引进那些在两岛上夭折的农作物。同理,近代欧洲船舰驶向美洲和大洋洲并不仅仅为了殖民和原材料,同时也为了维持他们的海外殖民地,海外殖民地必须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开发才能达到基本的自给自足。

从芒阿雷瓦岛民和皮特凯恩岛民们的角度来看,与汉德森岛交易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如果坐波利尼西亚独木舟,从芒阿雷瓦岛到汉德森岛需要四至五天,从皮特凯恩岛到汉德森岛也要一天。我曾经几次短途坐过这种独木舟,在船上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会翻船,有一次船裂开了,差点要了我的命,因此我一想到要经历几天这样的航行便不寒而栗,除非为了活命才不得已为之。这对于现在生活在太平洋向大海讨生活的人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他们会划上五天的船去买香烟。因此以前住在芒阿雷瓦岛和皮特凯恩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去汉德森岛呆上一个礼拜就像是美妙的郊游,一次尽情享受海龟、海龟蛋和海鸟美食之旅。特别是对皮特凯恩岛民的诱惑最大,皮特凯恩岛由于没有珊瑚礁、平静的沿海水域和丰富的贝类海床,岛民们很难捕到鱼,而汉德森岛鱼类、贝类触手可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今日庞蒂舰的后代们如果厌倦了皮特凯恩岛,就会到几百英里外的珊瑚环礁海岸“度假”。

芒阿雷瓦岛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贸易网络的枢纽,朝东南方向前进几百英里到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其实是最短的辐条,较长的辐条在0英里左右,如西北偏北方向连到马克萨斯群岛,西北偏西连到社会群岛,或许还有向西连接奥斯垂尔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几十个低矮的珊瑚环礁正好在当中作跳板,用来休息。就像芒阿雷瓦岛的几千人口把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人口比下去一样,与社会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的人口相比,芒阿雷瓦岛实在算不了什么。

魏斯勒对玄武岩进行的化学分析使我们获得更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这个更大范围的贸易网络的确存在。魏斯勒在对从芒阿雷瓦岛出土的19件手斧做分析研究时,幸运地识辨出两件玄武岩手斧源自马克萨斯群岛,还有一件则来自社会群岛的采石场。另外不同风格的工具样式也是证据来源之一,像手斧、斧子、鱼钩、章鱼鱼饵、鱼叉和锉刀这些工具在每个岛都有各自的风格。如果岛屿间工具风格类似,或一个岛的工具出现在另一个岛上,则证明他们之间有贸易往来。其中最明显的是芒阿雷瓦岛和马克萨斯群岛,大量马克萨斯风格的工具出现在公元1年到1年左右的芒阿雷瓦岛,这显示该段时间是两岛往来互访的高峰。更进一步的证据来自语言学家史蒂文?费斯切的研究,他认为近代芒阿雷瓦岛的语言最早是由第一批移民带到岛上,后来因为与马克萨斯群岛东南地区(马克萨斯群岛最接近芒阿雷瓦岛的地方)的人接触频繁,所以语言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一更大范围的网络中,论及贸易与联系的作用,经济目的当然是首当其冲,一如芒阿雷瓦/皮特凯恩/汉德森这个小规模的网络,资源互通有无。其中马克萨斯群岛属于“本土”,土地广博,人口众多,还有一个出产优质玄武岩的采石场,但由于缺乏泻湖和群礁,海洋资源匮乏。“第二本土”芒阿雷瓦岛用巨大而丰富的泻湖来弥补土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和石材的不足。芒阿雷瓦岛的子殖民地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也有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的问题,但皮特凯恩岛上有优质石材,而汉德森岛则有丰富的海鲜和海鸟。最后,土阿莫土群岛虽然面积狭小,又无优质石材,但海鲜丰富,且有作跳板的地理优势。

四、电影的结局

根据对汉德森岛考古层出土的人工制品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显示波利尼西亚东南地区间的贸易从公元0年一直持续到年,但是到年,不管是波利尼西亚东南地区,还是以芒阿雷瓦岛为枢纽的辐条式散发连接的岛屿,贸易都已经终止。汉德森岛后期的考古层中不再有来自芒阿雷瓦岛的牡蛎壳、没有皮特凯恩岛的火山玻璃或优质玄武岩制成的切割工具,也没有来自芒阿雷瓦岛或皮特凯恩岛的玄武岩灶石。显然,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独木舟从芒阿雷瓦岛或皮特凯恩岛驶来。由于汉德森岛上的树木太过矮小,无法做成独木舟,因此岛上几十号人被困在这个地处偏远、环境险恶的小岛上。汉德森岛民当时面临的问题即使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也无法解决:如何在这个没有金属、没有优质石材、没有进口资源的石灰岩礁石上生存下来?

最后岛民们为活命想出的种种对策使我既感佩服,又倍觉心酸。他们用巨蛤蜊壳充当石头来做手斧,用鸟骨做打洞的锥子,用石灰岩、珊瑚或巨蛤蜊壳做灶石,然而这些材料不像玄武岩那样具有保温的效果,而且加热以后容易开裂,无法经常性重复使用。鱼钩则改用某种贝壳来做,这种贝壳比黑唇珍珠牡蛎要小,所以一个只能做一枚鱼钩(不像黑唇珍珠牡蛎,一个能做12枚),而且对样式变化有限制。

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我们得知汉德森岛上的几十个岛民在与芒阿雷瓦岛和皮特凯恩岛的联系断绝以后还是靠上述生存手段又活了好几代,也许有一个世纪以上。但是在年,即欧洲人“发现“汉德森岛的那一年,一艘过路的西班牙轮船曾派小艇登陆到岛上查看,并没有看见任何人,汉德森的岛民们已经灭绝了。而皮特凯恩岛上的人最晚也于年全部消失(那年庞蒂舰的叛逃水手们上岸后没有发现任何人迹,也许岛民在更早之前就已灭绝)。

为什么汉德森岛与外界的联系会中断?这是由于芒阿雷瓦岛和皮特凯恩岛上灾难性的环境变更引起的。在整个波利尼西亚地区,人类的到来给这些百万年来从未有过人类的岛屿带来自然繁殖地破坏和大规模的动植物灭绝。芒阿雷瓦岛显然是一个典型的森林很容易遭到破坏的岛屿,大部分因素可见于上章我在分析复活节岛时提出的:高纬度、落尘少和远离沙尘暴等等。芒阿雷瓦岛内陆丘陵的自然繁殖地破坏最为严重,其中大部分是岛民们伐林辟地造成的。雨水将表层土壤冲刷下来,森林变成蕨草地,裸露的土地上只有零星几种植物。山坡土壤遭到侵蚀,农田和木本作物无法存活。另外,因为没有大树用来做独木舟,滥伐森林也间接影响到渔业。当欧洲人于年“发现“芒阿雷瓦岛的时候,岛民们已经没有独木舟,只有木筏。

由于人口太多,食物太少,芒阿雷瓦社会因此陷入噩梦般的内战和饥荒之中,现代的岛民至今仍能回想起当年发生的细节。为了获得蛋白质,人们开始人吃人,不但吃刚死不久的人,还把坟墓挖开,对那些尸体下手。对于仅存不多的可耕种土地,岛民们展开了长期的厮杀争战,赢家将输家的土地重新分配。井然有序的政治制度不复存在,酋长世袭制被推翻,一时枭雄四起。芒阿雷瓦岛不过5英里长,好像一个小人国,东西两边的独裁者们为了一点地盘不惜发动战争,如果这不是悲剧的话,实在让人感到可笑。在这种混乱的政治局面下,不可能召集一些人力和供给驾驶独木舟出海一个月,而把没有守卫的农田留给他人,更何况岛上也没有做独木舟的树木。芒阿雷瓦这个枢纽崩溃以后,整个东波利尼西亚地区连接芒阿雷瓦岛、马克萨斯岛、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贸易网络也就瓦解了,一如魏斯勒的玄武岩手斧来源研究所证明的。

虽然我们对皮特凯恩岛的环境变化了解不深,但从魏斯勒有限的考古挖掘可以看出岛上有大规模的滥伐森林和土壤侵蚀现象。汉德森岛也有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可以养活的人口数越来越少。9种陆鸟中的5种(包括所有的3种大鸽子)和6种在此繁殖的海鸟都遭到灭绝,这一结果可能是几种因素相加造成的:人类的捕杀、伐林辟田致使自然繁殖地退化、藏匿于独木舟中偷渡上岸的老鼠的破坏。时至今日,那些幸存下来的海鸟,不管是雏鸟还是成鸟,仍旧是老鼠虎视眈眈的对象。这些海鸟由于在没有老鼠的环境中演化而成,因此不知道如何对付这一敌人。考古证据显示,汉德森岛上的农田是在那些鸟类消失后才开垦的,这证明岛民们由于原先的食物来源减少,才被迫种植庄稼。在汉德森岛东北岸年代较近的考古层中已经看不到可食用的角螺,而蝾螺的数量也大大减少,由此可见贝类也可能被过度捕捞。

因此,环境破坏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打造独木舟的木材匮缺,波利尼西亚东南地区的贸易往来因此被终止。另一方面,贸易的终止加剧了芒阿雷瓦岛的严峻形势,使其无法再从皮特凯恩岛、马克萨斯群岛和社会群岛获得制造工具的优质石材。而对于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岛民而言,情形更是雪上加霜,最后无一人存活下来。

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上人口的消失,势必与芒阿雷瓦岛脐带中断有关。汉德森岛上的生活本来就很困苦,而火山岩一旦停止输入,肯定就更加艰难。岛民是全部丧生于一场巨大的灾难,还是人口逐渐凋零,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独自伴随着记忆又生活了许多年?这一情形确实发生在洛杉矶附近的圣尼克拉斯岛,岛上的印第安人几乎全部死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独自生活了18年。最后的汉德森岛民是否一代又一代终日在海滩流连,希望能看到独木舟再次驶来,一直等到对独木舟的记忆也淡忘了?

虽然我们无从知晓皮特凯恩岛民和汉德森岛民在最后日子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一而再地想起这个迷雾重重的戏剧情节。我在脑海里,根据几个真实的孤岛故事,给皮特凯恩和汉德森设想了不同的电影结局。如果岛民们被困在一起,没有任何出逃的可能性,那么相互仇视的派系仅仅靠隔离已不能解决矛盾,这种派系冲突可能导致血腥屠杀,就像“叛舰喋血“几乎毁了皮特凯恩岛。屠杀可能是因为食物短缺和人吃人,比如发生在芒阿雷瓦岛和复活节岛上的惨剧,以及美国人所熟悉的加利福尼亚的当纳聚会[1]〖注:[1]年,在美国西部拓荒与淘金热潮中,由当纳带队的87人前往加利福尼亚,因雪暴和严寒的天气被困于途中,最后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译者。〗也许当时岛民们可能陷入极度绝望之中,选择集体自杀,就像加州圣地亚哥附近,邪教团体“天堂之门“39名成员集体自杀那样。绝望也可能使人陷入疯狂,如年至年比利时南极探险队的船只被冰困了整整一年,导致部分船员发疯。此外,还有一个悲惨的结局便是活活饿死,这一命运曾降临在二战期间,困守于威克岛的日本驻军最终被饿死,或许再加上干旱、台风、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

然后,我又想到另外几种稍微温和的电影结局。皮特凯恩岛或汉德森岛民在孤绝的环境中繁衍生存了几代,在这上百个或几十个人组成的小型社会中,由于无法避免近亲繁殖,因此相互之间都带有血缘关系,岛民们可能老去而不再生养后代,就像加利福尼亚最后的雅希族。如果剩下的一小撮人无视乱伦禁忌,那么就会导致后代畸形,如麻省附近马撒葡萄园和偏远的大西洋小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的耳疾。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真实结局。尽管我们无法掌握最后的细节,但是故事的主要结构已经一清二楚。芒阿雷瓦、皮特凯恩和汉德森的岛民们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损毁了许多赖以生存的资源。芒阿雷瓦岛民尽管生存条件恶劣,生活水平低下,但人数不少,还不至于灭绝。而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岛民们在环境破坏尚不算严重前,就非常依赖于芒阿雷瓦岛的农产品、技术、岩石、牡蛎壳的输入以及人员支持。当芒阿雷瓦岛逐渐衰败、无法输出物品的时候,皮特凯恩和汉德森最后的岛民即便适应能力再强,也难以存活下来。也许你会认为这几个偏僻的小岛与我们现代社会没有任何相关之处,那么想一下我们正在不断扩张的全球化和不断提升的全球经济的相互倚赖。许多经济地位重要但生态脆弱的地区(如石油)已经开始在影响我们,就像芒阿雷瓦岛对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影响。

(未完待续,







































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qh/4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