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英国历史沿革第二十二期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93729.html

斯图亚特王朝历史沿革

(一)斯图亚特王朝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是年至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年至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在英国本土中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安妮女王驾崩。根据《嗣位法》斯图亚特家族成千上万的天主教男嗣无权继承王位,而新教徒中斯图亚特家族的女嗣后裔中排名在五十位以外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性后裔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女性后裔的统治开始。斯图亚特家族起源于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12世纪初斯图亚特家族迁居英国,该家族的一名成员被苏格兰国王任命为宫廷总管“斯图亚特”。此后该家族世代继承这个职务,即渐成其姓。14世纪初斯图亚特家族的瓦尔特和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的女儿结婚,其子在年继承罗伯特一世为苏格兰国王(即罗伯特二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苏格兰。年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士四世与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女儿结婚,其后裔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士六世在年继承英国王位成为英王詹姆一世(~年在位),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共经历六代国王,即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以及安妮女王。

(二)詹姆斯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统治时期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查理一世,英国成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企图在国内恢复天主教并迫害清教徒引起广泛不满,于是发生“光荣革命”。在从年到4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通过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詹姆斯二世逃离英国,奥兰治亲王威廉(母亲来自斯图亚特家族)和他的妻子玛丽(斯图亚特家族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应邀前来统治英国,即威廉三世(~在位)和玛丽二世(~在位),他们死后无嗣。根据英国国会于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王位由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女儿、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4在位),4年安妮女王去世亦无嗣,王位传给斯图亚特家族女儿的后裔汉诺威的乔治,即为乔治一世。斯图亚特王朝为斯图亚特家族女儿后裔汉诺威王朝所代替,后期斯图亚特家族的男性后裔詹姆斯·爱德华(“老王位觊觎者”)和查理·爱德华(“小王位凯觎者”)曾先后聚集力量,企图以武力夺取王位,但均告失败。年斯图亚特家族王位继承排名前五十位的后裔当中,比汉诺威家族更有资格继位的最后一个男性后裔红衣主教约克公爵亨利去世亦无嗣。至此斯图亚特家族成千上万的其他男性后裔再无权力问鼎英国王位,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世系正式断绝。

(三)斯图亚特是第一个成功统治英伦三岛上苏格兰王国、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王国的王室,但其统治实际上不太稳定,经历数次革命,两位君主被革命所推翻。同时由于斯图亚特王室的天主教背景,导致新教徒为主的英格兰民众经常质疑君主的宗教倾向,令英伦三岛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不少。不过这些因素促使英国议会权力愈来愈大,令英国最早成为议会制国家,也使英国的民主步伐领先于欧陆诸国。首见经传的斯迪瓦特家族成员是法拉尔德一世,他是11世纪法国布列塔尼的地方贵族,是当地多尔及科堡领主的追随者。法拉尔德其后获得世袭尚膳这一虚职,后来法拉尔德一世的孙子法拉尔德二世决定举家迁往大不列颠岛,以示支持英王亨利一世,此举开启这个家族的新一页。第六代总务官华特·史都华于年迎娶苏格兰王罗伯特一世的长女马乔里公主,两年后公主怀孕产下一子是日后的罗伯特·史都华,而公主却难产而死。年鉴于苏格兰王罗伯特一世未有合法婚生子女在世,苏格兰国会通过决议授与罗伯特·史都华王位继承权。虽然罗伯特一世的第二任妻子于年诞下麟儿是后来的大卫二世,但大卫二世于年无嗣而亡。罗伯特·史都华同年继承苏格兰王位,是为苏格兰王罗伯特二世,开创斯图亚特王朝。

(四)第六代王家大管家华特·斯迪瓦特于年迎娶苏格兰王罗伯特一世的长女马乔里公主,两年后公主怀孕期间不幸堕马,被迫剖腹产下一子是日后的第七代王家大管家罗伯特·斯迪瓦特,而公主却抢救无效而不治。年罗伯特二世去世,长子约翰继位,但为了避免认可苏格兰历史上的约翰·巴里奥王权,王号不称约翰而称罗伯特三世,继承其王位的是他仅存的儿子詹姆斯一世。罗伯特二世与第一个妻子的结婚构成的家族在合法性上大成问题,他们是近亲且是生了几个孩子之后才结婚的,所以必须得到教皇的特许。这意味着罗伯特二世与第二个妻子所生是儿子,充满活力的阿索尔伯爵对王位的要求有充分的理由。年詹姆斯一世被阿索尔家族的人所杀,詹姆斯六岁的儿子继承王位,称詹姆斯二世。此后10年间苏格兰王位都由幼儿继承(年詹姆斯二世战死于英格兰罗克斯堡城下时他儿子詹姆斯三世才8岁,年詹姆斯三世战死时他儿子詹姆斯四世即位时16岁,已经是比较大的了。年詹姆斯四世在英格兰弗罗敦原野阵亡,其子詹姆斯五世1岁即位),从而导致长期的摄政和不稳定,不过斯图尔特的血统保住了。他们父死子继,直到詹姆斯五世年去世为止。他死后由仅存的婴儿玛丽·斯图亚特继位为苏格兰女王,玛丽作为法国王太子的妻子在法国宫廷长大,她按照法文习惯把她的姓氏拼成斯图亚特Stuart,其后裔普遍的接受这种拼法。

(五)玛丽在丈夫去世后的年返回苏格兰,年他与族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结婚,年他们得子,但几个月后达恩利被神秘谋杀。此后不到一年玛丽不得不宣布退位,传位给幼儿詹姆斯六世。她逃到英格兰,但被伊丽莎白一世长期监禁,最后在年被处死。詹姆斯六世从父母两个方面追溯都是亨利七世的后裔,因而是伊丽莎白显而易见的继承人。年因终身未嫁而被称为“童贞女王”的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无嗣而驾崩,在女王临死前暗示愿意让接受基督新教教育的表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入继英格兰王位,自此英格兰和苏格兰组成共主邦联,完成两国的王室联合。和以往的苏格兰君主一样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统治苏格兰时都面对来自南方邻国英格兰的威胁,英格兰常常支持苏格兰内部企图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叛乱,而在斯图亚特王室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玫瑰战争期间斯图亚特王室都有支持好几个王位争夺者,增加英格兰的混乱程度。当亨利·都铎成为英格兰国王后由于自己是非正统后裔的身分,因此开展对外和亲的政策,以稳定英格兰与邻国的关系。

(六)而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因此英苏两国于2年达成“长期的”和平协定,詹姆士四世于次年根据协定与英王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公主结婚。但这次联姻并无为苏格兰带来长久的和平,在亨利八世于年发兵攻打法国时,詹姆士四世撕毁协定出兵英格兰以攻其不备。实际上苏格兰一直处于战乱状态,直至汉诺威王朝入主苏格兰的三十年后(年)才得到持久的和平。但这次联姻最终都成为不列颠和平统一的基础,因为这次联姻令詹姆士四世的后代拥有英国王室血统,也即是令斯图亚特王室获得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而这继承权正是英格兰和苏格兰日后成为共主邦联甚至统一为一国的基础。而在英国本土中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斯图亚特家族女儿的后裔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嗣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全英期间的历任君主除了查理二世外与英格兰国会的关系都很差,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国议会,看不起掌握较多实权的英国下议院,鼓吹君权神授。而查理一世因国会企图限制他的权力,而长期不召开国会达11年之久。年发生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于年重召国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国会组成主张限制王权的反对派,与查理一世开始2年的斗争。

(七)这场斗争最终于年8月升级为英国内战,这场战争的结果便是查理一世于年被处决,其后英格兰成为一个共和联邦,进入联邦-护国公时期。在此期间斯图亚特王室失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王位,大部分成员被迫流亡海外。年9月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各地高级军官和议会之间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国内政局动荡。驻扎在苏格兰的乔治·蒙克将军回师伦敦,并与流亡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达成复辟协议。年5月查理·斯图亚特重返回到伦敦登基即位为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斯图亚特王室成员的天主教背景一直是英格兰信奉新教的民众心中的一根刺,查理二世表面上虽保持为英国国教徒,但临终时还是秘密皈依天主教。到此为止斯图亚特诸王均由自己的子女继承王位,然而此时情况发生变化,查理二世有18个得到承认的私生子,却无一个合法,所以由他弟弟继承王位。詹姆士二世却无视国会反对,公开宣称自己的天主教信仰,而他对清教徒的迫害和亲法政策导致更多人的不满。不过只要他第二次婚姻无子女,继承人是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一切均会相安无事。可是8年詹姆士二世的王后产下一健康的儿子,这使得他信奉新教的女儿们的王位继承序列往后挪了一位。国会议员为免再出现另一位天主教国王密谋发动政变,令玛丽长公主得以入继大统。

(八)年此次不流血政变成功,英王詹姆士二世被迫流亡海外。国会和新任英王荷兰奥伦冶家族的威廉三世共同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永远改变英王的政治地位和承继制度。光荣革命其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在这次政变中保留大量残留的封建事物,对英国近代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不过光荣革命也使英国相对稳定地完成政体的过渡,减少政体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冲击,从这一意义上光荣革命的完成方式对英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威廉和玛丽也无子女,年威廉三世去世时由玛丽二世之妹安妮女王继位。虽然安妮生过12个子女,但只有一个孩子活过11岁,其他均没有活过婴儿期。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而在4年安妮女王驾崩,根据《嗣位法》将安妮信奉天主教的同父异母弟弟詹姆斯排除出继承人之列,而他排在50位以外的亲属年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嗣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的母系祖先来自斯图亚特家族,詹姆斯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出嫁波西米亚成为波西米亚王后,其女索菲亚出嫁汉诺威成为汉诺威女公爵(公爵夫人),其子汉诺威的乔治以最近的新教后裔身份继承英格兰王位。

(九)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造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发展农业、积累原始资本也造就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旧的封建势力。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国力,而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17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自由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十)近现代英国历史起始于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时期。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斯一世(~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4)。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大力加强英国国教,迫害要求"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并出售工商业专卖权,恢复早已废弃的苛捐杂税,致使矛盾激化。年议会反对派提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权利请愿书》,国王遂解散议会,实行11年无议会统治。为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长老派(清教中的保守派)教徒起义,查理一世被迫于年4月召集议会,周后又解散议会,史称此届议会为“短期议会”。短期议会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于年4月1日召集的只存在三个多星期的一届议会,苏格兰军队攻入英格兰后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的查理一世为获得镇压苏格兰起义所必需的巨额款项,被迫召集闭会长达十一年之久的议会,约翰·皮姆、约翰·汉普登等反对派领袖被选进议会。当查理一世要求拨款和征收新税时反对派议员不但予以拒绝,而且要求惩办国王宠臣斯特拉福伯爵,保障议会的各项权利,终止政府的苛政。5月5日查理一世专横地将议会解散,因该届议会只存在三个多星期故名“短期议会”。

(十一)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是革命的领导中心,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而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第一次内战初期因为各种原因,议会军节节失利。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年取得马斯顿大捷扭转战局,被誉为“铁军”。年初议会按照克伦威尔的要求改组军队,建立“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翌年国王被俘,第1次内战以议会军胜利告终。内战期间议会先后通过法令,没收王党分子土地,拍卖给资产阶级,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农民一无所得。战争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之间矛盾激化,年底查理国王逃跑,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2次内战结束。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议会中的长老派,年1月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先后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打败荷兰和葡萄牙。年苏格兰正式并入英国,英国从此亦称大不列颠。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十二)第一次英荷战争发生于2年至4年,双方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海战,如2年的普利茅斯海战、2年、年的纽波特海战和波特兰海战。由于英军军舰装备有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因此击溃荷兰海军,并对荷兰海岸施行封锁,迫使荷兰于4年4月14日缔结《威斯敏斯特和约》,据此和约荷兰实际上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第二次英荷战争发生在年至年,在年6月11日至14日的敦刻尔克海战中荷兰海军上将廖特尔统率的舰队击败英军,但未能巩固既得结果。8月4日至5日在北福伦角再度交战,荷军败北。年6月荷兰海军封锁泰晤士河口,摧毁部分英国舰船,由于伦敦直接遭到威胁,英国被迫缔结和约。根据年7月1日《布雷达和约》,英国占据新阿姆斯特丹(后于6年改名为纽约),但将英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归还荷兰。年至年英荷之间进行第三次战争。在年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曾签订多维尔密约,当年法荷战争爆发后英国便对荷兰宣战。

(十三)年8月廖特尔指挥的荷兰舰队在特克塞尔附近击溃英法联合舰队,此时英国国会竭力主张与荷兰讲和,查理二世被迫同意与荷兰单独讲和。年2月19日英荷再次订立《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付给英国80万克仓,承认英国在欧洲以外夺取的荷兰领地归英国所有。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尽管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5~8在位)力图复辟旧秩序,但革命期间发生的社会经济变革已不可逆转。9年围绕王位继承问题议会分成辉格和托利两派,是为近代政党的起源。8年6月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老年得子,为阻止天主教信徒继承王位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行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即位。11月威廉率舰队在英国登陆,推翻复辟王朝。年2月威廉和妻子玛丽同时登位,威廉称威廉三世(~在位),玛丽称玛丽二世(~在位)。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开始,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并在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议会君主立宪制。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原始的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他们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但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宗教专制政策也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并非是宪法。奠定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王位继承法》共同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道路。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开始倒行逆施,不仅大力压制反对派,企图恢复国王集权,而且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引起当时英国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矛盾逐渐激化。辉格党是英国历史党派名称,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自由党。

(二)英国辉格党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政党,“辉格”原意指“强盗”,是苏格兰人的责骂语言。该党标榜实行“自由的、开明的原则”,反对君主制,拥护议会制度。辉格党人在宗教观点上多属各种教派的新教徒,19世纪中叶辉格党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改称自由党。9年,因约克公爵詹姆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具有天主教背景,就詹姆斯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辉格”的名称可能是“Whiggamores”(意为“好斗的苏格兰长老会派教徒”)一词的缩语。辉格党得益于8年光荣革命带来的政治变化,它于4年之后长期支配英国政治,他也通过捍卫包括有限君主制和议会重要性在内的“8年原则”而获得不少支援。辉格党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政党,不如说是大致遵循上述原则的各种信仰的综合体,该党大部分领导人都是依靠政治庇护在议会内结成家族集团的大地主。辉格党获得金融界和商业阶层中许多人的支持,那些为取得宗教宽容寻求保护(常常是找错对象)的不从国教派也是它的拥护者。4年以后的半个世纪中辉格党一直在政治上占优势,连续执政达46年之久。到18世纪末期辉格党势力逐渐衰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段时期在政治上失势。年重新掌权,19世纪中叶辉格党势力大增,在当时英国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下辉格党的政策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19世纪60年代辉格党土地贵族的代表、保守党的罗伯特·皮尔派分子,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基础组建英国自由党,也有人认为辉格党是于年改称自由党的。到19世纪末期辉格党势力逐渐衰退,以工商业资产阶级为基础组建自由党。

(三)托利党是英国政党,产生于17世纪末,19世纪中叶演变为英国保守党。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8年的光荣革命,一般认为他们是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辉格”一词起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意为马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有人用它来讥讽苏格兰长老派。9年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是否有权继承王位的问题,议会展开激烈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讥称为“辉格”,他们也渐以此自称。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而“托利”一词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在9年议会讨论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权继承王位时赞成的人则被政敌称为“托利”,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托利党人参加8年的“光荣革命”,4年汉诺威王朝建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托利党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在野地位。18世纪中叶托利党成为以土地贵族和上层英国国教徒为核心的政治派别,代表着英国贵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年逐渐成为执政党,在法国革命时期一批温和的辉格党人转而支持在小皮特领导下的新托利党。工业革命后托利党逐渐向资产阶级保守主义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在教会和国家关系、保护关税政策和反对天主教问题上仍然保持旧偏见,到19世纪中叶r.皮尔内阁时期托利党发展成为保守党,也有人认为托利党是于18年改称保守党。

(四)恰好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位未来的国王将来必定信奉天主教,这样原来人们认为詹姆斯二世死后他的信奉新教的女儿将继位的希望破灭,于是人们决定采取行动。包括伦敦主教在内的几位著名人物发送一封密信,给在荷兰的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邀请他们到英国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对威廉来说他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为他的妻子和他自己争夺英国的王位继承权,同时他也认为他入主英国可以防止英国同法国结盟以共同反对荷兰,因而接受邀请。为了避免当年(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英国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来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向威廉和玛丽提出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这些要求,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玛丽即位为英国女王,是为玛丽二世。年10月议会通过“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目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其意义是: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确立议会的权力;英国从此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是以法律权利代替君主权力。

(五)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自《大宪章》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法案之一,英国的《权利法案》可以被认为是英国类宪法的前身。它改变人类历史,对英国对世界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英国没有成文宪法,宪法在英国是一种政治惯例。比如说英国女王从成文法上讲具有对国会法案的否决权,但是自从安妮女王否决《苏格兰民兵法》之后再也没有一位英国君主行使过这一权利,因此英国形成一个惯例,女王不对国会法案行使否决权。但不是没有否决权,只是不使用。英国西敏制中首相要从下院的多数党中产生,通过女王任命产生。同时女王根据首相的建议任命各部大臣。这套制度并没有任何英国成文法加以明确,而是从18世纪罗伯特·沃波尔出任第一财政大臣(首相兼任)以来,通过一个个政治家、一代代君主对一种政治秩序实践与切身尊重形成的一种共识,即习惯成自然。

(六)-年期间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即亨利七世)开创的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君主专制取得长足发展,英国冲破中世纪基督教体系的束缚,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信仰新教的民族国家。这一时期专制君主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英国的进步与发展。不过尽管完成宗教改革形成民族共同意识,但是此时的英国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的矛盾未能解决,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国教与清教的矛盾,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新君主专制与议会自由传统的矛盾,这实际上为英国在17世纪长时期的动荡不安埋下伏笔。15世纪至17世纪初期英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取得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由于羊毛价格的上涨,在英格兰许多地区出现被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剥夺大量农民的土地,大部分的土地变成牧场,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只得投入其他产业,进而为工商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财富也随之增加,新的资本主义农业逐渐产生,并且随之出现一个不断壮大的农业资产阶级。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富裕阶层和新贵族的势力。事实上在15-16世纪新君主专制的出现以及发展曾经为英国新教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对弱小,君主专制能够保护国内新经济的平稳发展。

(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能够借助君主的力量抗衡旧的封建贵族势力,并壮大自身的力量,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而到了17世纪初期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之后,原先在为专制统治而服务的贵族所代表的议会逐渐重视自身的自由传统,不再将君主视为自己的代表和保护人,双方的矛盾愈发明显。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英国王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的在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来压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八)英国内战共有两次,第一次内战(~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到年夏,军事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当时主要处于防守地位。第二阶段从年夏到年,军事主动权完全转到议会手中。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于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议会同国王进行抗争,起草《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苛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年8月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发动内战。10月2日发生厄其山战役,议会军司令埃塞克斯伯爵放弃彻底打击王军的机会,使国王能够在距离伦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建立大本营。年夏季议会军一再失利,年秋国王派军队从三方面向伦敦进攻,伦敦的安全受到威胁。8月初由手工业者、帮工、学徒组成的伦敦民团奋起出击,附近农民武装也来支援,这才减轻对伦敦的压力,挽回局势。年10月11日克伦威尔所率领的由自耕农组成的骑兵在温斯比附近获得重大胜利,年7月2日发生内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克伦威尔所率的议会军取得辉煌胜利。但是南方和西方的议会军却遭到惨败,议会不得不通过彻底改组军队的计划,规定建立统一的正规的“新模范军”,由国家供养,实行统一指挥。

(九)“新模范军”是由各郡招募的人组成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它在年6月14日纳西比附近的一次战役中一举击溃王军。王军损失全部大炮和辎重,被俘名。国王只身逃跑,并于年5月5日向苏格兰投降。年1月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一世买回软禁起来,年11月查理一世逃往怀特岛,胁迫郡长叛变未遂被拘。他和苏格兰倾向王党的右翼秘密勾结,并煽动各地王党叛乱。年春发生第二次内战,月到5月王党在伦敦、威尔士、肯特郡等地制造暴动,苏格兰军也从北部入侵。军事行动是在三个孤立的地区——东南部、西部(包括威尔士)和北部展开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镇压东部、西部的叛乱后向北挺进,迎击苏格兰的军队。年8月17日克伦威尔在浓雾的掩护下从侧翼进攻苏格兰军,苏格兰军惨败,1万人被俘,其余向北逃跑。8月底第二次内战实际上已经结束,进入共和国时期。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7)、纳西比战役()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的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十)克伦威尔掌握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人民与资产阶级政策。年4月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但是克伦威尔去世后不久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及其继承者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使得人人自危、怨声载道。8年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年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二世)复辟,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死后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他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的结束,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十一)英国革命确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和“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中君主交出所有的权力(有些国家的纪年由君主指定),首相是国家的主要行政首脑,其缺点在于国家内仍存在着特权阶级,优点是不用战争就可实现宪政。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下院多数党领袖即为内阁首相。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君主无实权,行使礼仪性的职责。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8年英国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的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来限制王权。年10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十一)这些法令的意义在于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其结果是把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障碍。英国革命揭开欧洲和北美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革命后出现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前提。英国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从世界史的观点看英国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自由主义的原则,英国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旧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英国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专制势力,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也使一些封建专制的国家陷入害怕和担忧。但是英国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旧的毒瘤,但对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英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推动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斯图亚特王朝世系

一、詹姆斯一世

人物生平

(一)詹姆斯一世(年6月19日—年月27日)原名名詹姆斯·斯图亚特,在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他是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九位苏格兰国王(年—年月27日在位),首位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年月24日—年月27日在位)。年母亲玛丽一世的苏格兰王位被废黜,幼小的詹姆斯·斯图亚特便登基为王,年亲政。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驾崩,死前将王位传给詹姆斯,詹姆斯成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在位期间鼓吹君权神授,自认为是上帝的使者,惹得与议会经常不愉快,同时这种方式使英国国民非常不满,间接引发此后年与8年两次革命。詹姆斯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与她的第二任丈夫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所生的唯一儿子,出生后5个月其父被刺杀,其母因此遭苏格兰贵族驱逐而流亡英格兰。年苏格兰贵族废黜玛丽·斯图亚特,詹姆斯被立为国王,称詹姆斯六世,由几个大贵族执政。年詹姆斯六世亲政,年其母玛丽因卷入暗杀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阴谋而被处死。9年詹姆斯迎娶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女儿安妮公主,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詹姆斯为其继承人后驾崩。詹姆斯即位为英格兰国王,自封为大不列颠王国国王,称詹姆斯一世。詹姆斯一世此前以专制王权统治苏格兰而不了解英国议会,看不起议会下院,经常鼓吹君权神授。他自以为是上帝的使者,任何人都不可冒犯他。

(二)5年詹姆斯一世在火药阴谋中险遭刺杀,当时有人想团灭国会,正好詹姆斯一世当天巡视国会大厦。他本来决定11月5日召开国会,起了疑心便派人去查看,果然发现40桶炸药,并抓住准备点炸药的盖伊·福克斯。在严刑拷打之下盖伊·福克斯供出参与阴谋计划的十个人,这十个人后来被詹姆斯一世残酷折磨致死,这就是著名的“火药阴谋”,现代英国每年11月5日的“篝火节”(又称“盖伊·福克斯之夜”)因此而来。7年詹姆斯一世成功在北美殖民,完成伊丽莎白一世的愿望。此前伊丽莎白一世多次派大臣沃特尔·雷利前往殖民,但都宣告失败。年詹姆斯一世第一次解散议会,在执政最后的14年里王储查理·斯图亚特与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大权独揽,将失去判断力的詹姆斯一世排斥在外。乔治·维利尔斯(是英国政治家,詹姆士一世及查理一世时期宫廷宠臣,封为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是生于莱斯特郡,出身乡绅家庭。他英俊潇洒,身材高大,栗发黑眼。在法国学过音乐舞蹈、骑马决斗之术,这些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的最大资本。他与国王詹姆士一世首度相遇,随即受到国王的恩宠,其后政治地位节节上升,甚至成为全英最大的恩主,控制宫廷的职位。

(三)他庇佑过的著名人物包括著作作家、政治家、哲学家、法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等。他曾经陪威尔士王子查理到马德里向西班牙公主玛丽亚·安娜求婚,也曾陪王子到法国求婚。詹姆士对他的关心甚至超过对儿女的关心,但查理与维利尔斯的关系并不受此影响。王子继位后(即查理一世)君臣关系依然十分密切,年维利尔斯派马斯费尔德伯爵率军收复巴拉丁,结果指挥不善,英军很快被饥饿和疾病拖垮。年任剑桥大学校长,年远征加的斯以截夺西班牙运送财宝的船只,结果一无所获,为人谋杀。在众多的宠臣中,最受詹姆斯一世看重的乔治·维利尔斯曾获得白金汉公爵的封号。当时的历史文献清楚地记载着詹姆斯一世与白金汉公爵及其前任宠臣萨默塞特爵士罗伯特·卡尔(之间的感情:“除了英俊之外再没什么原因可以解释他们为何会成为国王的选择,国王陛下那强烈的爱意或许说明他弄错对方的性别,把他们当成女性,难怪萨默塞特爵士和白金汉公爵如此刻意地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样子。虽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妖冶放浪,但是他们在模仿女性方面的成就已经到了言语都无法形容的地步。”年詹姆斯一世驾崩,其子查理一世继位。

火药阴谋

(一)火药阴谋发生于5年,是一群亡命的英格兰乡下天主教人群试图炸掉英国国会大厦,并杀害正在其中进行国会开幕典礼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家人及大部分的新教贵族的一次并未成功的计划,这次事件代表又一次的以年的主要阴谋次要阴谋为先例的一系列失败的弑君企图。反叛者由于詹姆士拒绝给予天主教徒同等权利而大失所望,他们企盼火药阴谋引发叛乱从而使詹姆士的女儿波希米亚的伊丽莎白能够成为一个天主教元首,但11月5日的阴谋却在计划发生之前数小时流产。每年的11月5日英国人以大篝火之夜(即焰火之夜或盖伊·福克斯之夜)来庆祝阴谋被粉碎,和这个节日十分接近的基督教前古代凯尔特人节日(SamhainEve)也是比较著名的。16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英格兰的天主教势力正处于绝迹的危险之中,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英格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企图销毁任何一点可以感知的来自罗马的影响,法律规定劝说任何人加入天主教都是可以杀头的罪过,而单单信奉天主教的行为也因为将要承受的税负和其他责难也变得极其昂贵,甚至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年詹姆士一世即位的时候天主教徒们都希望情况能够有所好转,然而他们的希望也迅速落空,詹姆士一世在他的首席顾问罗伯特·塞西尔的促使下使那些惩罚性的法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这个计划是由罗伯特·盖茨比策划,爆破专家盖伊·福克斯执行,已知的其它阴谋者有托马斯·文图尔、罗伯特·文图尔、克里斯多佛·莱特、托马斯·珀西、约翰·格兰特、安布罗斯·洛克伍德、罗伯特·凯斯、埃弗拉德·狄格拜爵士。弗朗西斯·特瑞山姆以及盖茨比的仆人托马斯·贝茨。最初反叛者可以租到一间与老上议院(国会开幕典礼将在那里开幕)相邻房子的地下室,并准备挖出一个通向上议院地下室的地道,但后来他们却租到上议院地下室。到了5年月他们已经在上议院地下室内以冬季燃料为隐蔽装满6桶(2.5吨)火药,由于担心天主教上议员也被炸死,某人(可能是弗朗西斯·特瑞山姆)向著名的天主教蒙特伊格上议员秘密通气。上议员于10月26日收到那封信,反叛者在第二天得知那封信的消息,但在福克斯检查过地下室发现原封未动之后,坚决地将他们的计划进行下去。然而与此同时蒙特伊格却将那封信交给国务卿罗伯特·塞西尔,盖伊·福克斯留下来执行计划,其他反叛者则跑到沃里克郡的Dunchurch等待消息。得知告密消息后一位名叫托马斯·奈维特的太平绅士于5年11月5日晨突袭地下室,发现反叛者盖伊·福克斯藏在国会大厦地下室内,他于是下令搜查整个地区,结果当局发现火药桶并将盖伊·福克斯拘捕。盖伊·福克斯在刑架上被严刑拷打之后招供,并招出其他反叛者的名字。为避免违反英格兰法律的国王为此签署一项允许拷打的特殊命令,盖茨比在拒捕时被杀死,而其他反叛者很快被逮捕,并在审讯过程中被执行死刑或杀死。

(三)罗伯特·盖茨比是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地主,对于提高天主教徒的地位感到绝望。年末的时候他找到约翰·赖特、托马斯·珀西和托马斯·温特,这三个人有着和他相似的社会地位和政治顾问。4年12月这些阴谋家们又增加又一个有名的天主教徒罗伯特·凯斯,他们们租下与议会紧邻的房子,并开始在两栋建筑之间挖掘通道。圣诞节之后他们就开始将成桶的火药通过泰晤士河,运往他们挖掘的地下通道。他们的计划是在詹姆士一世召开议会的时候引爆炸药,炸死国王、王储威尔士亲王还有塞西尔和枢密院大多数成员,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变成一个没有中央政府的自由国度。逐渐地阴谋范围扩大,埃弗拉德·迪格比爵士、安布罗斯·洛克伍德和约翰·格兰特都是富有的天主教徒,他们都加入这个阴谋。还有托马斯·贝茨和托马斯·温特的兄弟罗伯特,此时加入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弗朗西斯·特雷瑟姆,后来被怀疑向政府出卖这个团体。罗伯特·塞西尔是英格兰最为消息灵通的政客,他了解地下通道的存在,甚至知道它的每一寸的进展。塞西尔狂热地反对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他知道这些阴谋家的计划,但他却不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他们,而是等到他能够从中获得最大政治收益的时候再下手。正是他的这种狡猾才了解为什么阴谋家们能够处理掉所有地道中挖出的泥土,并且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火药,而这在当时的英格兰是严格限制供应的,塞西尔一直等到爆发前的最后一刻。

(四)5年11月4日午夜过后詹姆士一世就要在第二天召开议会,盖伊·福克斯被捕了,当时他正在议会大厦的地窖里看守着那足以造成巨大爆炸的6桶火药。福克斯被捕的消息使得其他同党仓皇逃窜,他们很多人都向北方逃去。11月8日凯茨比和珀西被一个郡治安官的民防团杀死,在短暂的交战后其余的成员被抓住并关押在伦敦塔,等待接受审问。福克斯早就知道这样的经历会是多么的恐怖,两天的拷问后除了他的意志什么都被催垮。尽管当福克斯在5年11月17日最终开口,但他已经没有力气在上面签字。6年1月27日审判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开始,首席大法官约翰·波帕姆爵士带领的五位法官主持审判。首先代表国王讲话的是上诉院保管案卷的法官爱德华·菲利浦爵士,然后才是首席检查官爱德华·柯克,他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原因是他曾经参加对艾塞克斯伯爵和沃尔特·雷利的指控。在柯克的长篇大论之后陪审团退到一个邻近的房间,几分钟后陪审团回来宣布那个不可避免的有罪认定。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惩罚时托马斯·温特代表其兄弟请求宽恕,但是他的请求没有任何作用,罗伯特·温特和其他人一样被首席法官波帕姆判处死刑。此后迪格比作为唯一为自己作无罪辩护的被告被单独审判,并同样被判处死刑。审判之后所有被告人在火把的指引下被带到伦敦塔,在那里他们在孤独中度过他们生命最后的日子。

(五)6年1月0日迪格比、格兰特、贝茨和托马斯·温特被带到囚笼里赶往执行地圣保罗,第二天其余的也在威斯敏斯特的旧宫院被处决,在那里他们可以看到他们想要毁掉的那栋建筑。他们在绞刑架上所作的所有表示中绝对没有悔过的意思,洛克伍德死前最后的愿望就是上帝能够“将国王变成一个天主教徒,福克斯由于已经被折磨和疾病摧垮,实际上他是爬到绞刑架上。同一天被塞西尔错误地认为是主犯的亨利·加尼特被监禁,后来也被处决。虽然只是几个极端主义者的行为,但是火药阴谋事件还是给英格兰的天主教带来巨大的打击,本已经极为严峻的法律变得更为严格。禁止天主教徒居住在伦敦附近,禁止他们从事法律和医药行为。恐吓富有的天主教徒加入新教,否则就没收他们2/的财产。阴谋的流产对英格兰天主教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它使得天主教解放全面停止,天主教徒们只得再等待年直到获得近乎同等的权力。现代物理学家计算得出如果阴谋得逞,它将完全摧毁大部分的威斯敏斯特,剧烈爆炸震碎的玻璃窗将分散在方圆2/英里(1公里)的范围内(玻璃窗是后来普及的)。这一事件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詹姆士一世在感恩节即位,这一天也被称为盖伊·福克斯日。在英国每到11月5日人们点燃篝火并烧毁“盖伊”——盖伊·福克斯的肖像,同时还有焰火表演。

英国议会制度

(一)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议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时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议会”,是“讨论”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英国议会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贤人会议和诺曼底时期的大会议。在早期盎格鲁-萨克逊人统治下的英国社会中就存在着久远的民主和法制的传统,如果追根溯源就会发现现代英国议会最早就源于早期郡法庭中集中地方代表的惯例。后来又出现贤人会议,这种贤人会议本是一个国王的顾问团体,没有具体的组织,人选也要看国王的意旨,不过这种贤人议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萌生英国各阶层民众参政议政的传统。贤人会议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是一种由国王主持召开的、会期不定、人数不等的高层会议,与会者主要有被称为“贤者”或“智者”的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包括国王的近臣、王族宠幸和地方长官等。它产生于7世纪以前,取代年代更早的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条顿部落的“马克大会”或民众大会,以适应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社会的发展变化,直到11世纪还在发挥作用。

(二)在古日耳曼部落中有召唤公社民众见证一块土地所有权转授的传统,一般认为这是英格兰的贤人会议的渊源。无论在6世纪前盎格鲁-撒克逊部落中民众大会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变迁,年前后基督教的传入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英格兰社会架构,此后王权与教权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同时神职人员和世俗贵族占有大量地产,是当时社会相当利益的攸关者,决策权和司法权落入这些上层阶级手中。尽管历史学家们试图考证更多有关贤人会议的确切信息,有关史料基本上是模糊的,缺乏连贯性。第一次有记载的贤人会议发生在年,当时由肯特国王艾特尔伯赫特主持颁布一系列法令,然而据信在这以前贤人会议就已经出现。七国时代的贤人会议由各国君主亲自召集,会期、会址和规模各不相同。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晚期召开过贤人会议的城镇有六十多个,当时各国无固定的首都,国王游幸驻跸处很多,以至庄园或围场都可用来开会,所以其会址是无法计数的。9世纪到11世纪伦敦成为召开会议最多的城市,圣诞节、复活节、显圣节等宗教节日是理想的会期。考古资料显示较好的贤人会议大厅有10—平方米,配备有厨房、休息室和资料室等。

(三)在91年月召开的贤人会议中有坎特伯雷和约克两个大主教、威尔士的两个国王、17个主教、5个修道院长、15个地方官和59个塞恩,共人。94年的温彻斯特贤人会议中有大主教和主教19人,修道院长4人,威尔士贵族4人,地方官14人和52个塞恩,共81人。当时交通不便,加之其他原因,个别人接到国王诏令后没有出席,有时会受到惩罚。这表明出席贤人会议不但是一种荣誉和权利,还是一种义务。贤人会议成员属显赫人物,职权范围广泛。参与国家内外的重大决策,有权废黜或拥立国王。年韦塞克斯的希格伯特因违反习惯法被夺去王位,年诺森布里亚国王阿尔莱德因行为不轨被废,另选塞尔莱德为王。贤人会议享有司法权,有权审理各种案件,其判决是集体决议的结果,国王也无权变更。此外贤人会议为国王提供建议和信息,当时交通落后,历代国王常到各地游历并在不同地方召集贤人会议,以了解更多的当地情况。贤人会议天生具有代表氏族贵族的利益来遏制王权膨胀的性质,是早期英国贵族与王权斗争的主要形式,并且事实上使得国王暂时没有获得其在11世纪后期才拥有的地位和威望,即便著名国王的艾尔弗雷德也不得不经常召开贤人会议听取贵族们的意见。诺曼征服后威廉一世急切的举行充满君权神授色彩的涂油加冕典礼,以向世人表示“通过涂油加冕典礼。

(四)“蛮族”政权的国王们不再仅仅是日耳曼原始部落的军事首领,不再是可以随意被贵族组成的‘贤人会议’束缚、废黜,甚至处死的部落领袖,而是代表上帝行使国家政治统治权威的神圣尊严的基督教国王。在11世纪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之后,在英国建立一种以军事服役为交换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度和包含地方政务的司法制度。在政治体制上诺曼诸王在继承盎格鲁-萨克逊人习俗惯例的基础上,又把诺曼底传统的管理国家的方式移植到英格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御前会议”。这种御前会议不同于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贤人会议,这个团体的一部分是大地主,另一部分是由国王特别召来的顾问。御前会议最初执行国王的一般任务,其任务后来分成若干部门。在亨利一世统治期间(~)御前会议有了比较固定的职能,由少数主教、宫廷官员、王室仆役和男爵等组成一些比较固定的小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国王管辖地方政府,处理重大案件,受理郡法庭和百户区法庭的上诉,因而其中的成员被称为“法官”。后来亨利二世任命其中的5个成员组成一个驻在固定地点的法院,在国王的指导下审理各地的重大案件,这就逐渐演变出“王座法庭”,即由各州市的代表与国王及其御前会议人员所组成的大会议。之后这种大议会在威斯敏斯特的集会最后逐渐转变成一种国家的立法机构。这实际上就成了近代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

(五)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著名的《自由大宪章》。《自由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第一条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是任何自由人若不经过同等贵族人的依法审判,或是经本国法律判决,任何自由人均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障、流放或受其它损害”。这两个条款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尽管从形式上看《自由大宪章》只是陈述英格兰当时存有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惯例,但在实质上已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确立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后来逐渐形成的只有议会批准才具有的征税权、对国家事务的公民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公民自由和公民法权观念等。最为重要的是《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即英王的权力并非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这实际上也为作为“限政”的宪政开了先河。年约翰儿子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牛津条约》,承认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年贵族蒙特福特在内战中获胜,他召开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除了有贵族和主教参加外还邀请骑士和市民代表,从此形成英国的等级议会制。

(六)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又召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议员的利益、要求各不相同,从14年开始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年议会通过《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年底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在她统治英国的44年里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战争,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年查理一世登基,他继任后英国与西班牙、与法国之间宗教战争使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为了维持战事的查理一世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税收,但是自《自由大宪章》签署开始,开征新税的权力就属于议会。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议会向国王提交一份《权利请愿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新税。查理一世却对文意加以曲解,并且瞒着议会征收新税。于是议会号召民众不再向国王纳税,作为回应的国王强行解了议会,直到年英国没有再召开议会,这段时期称之为“无议会时期”。在“无议会时期”查理一世强行征收各种名目的赋税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加上因宗教问题而反抗国王的苏格兰迫使查理一世在年11月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年,史称“长期议会”。

(七)权利请愿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法律文件,年国会向英王査理一世(0—)提出,共11条。主要内容是:要求国王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向人民募债或征税;非依国家法律或法庭判决,不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不得依据戒严令随意逮捕公民;不得强占民房驻兵等。査理一世出于财政需要被迫接受,但不久即解散国会,继续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全文共有8条列数国王滥用权力的行为,重申过去限制国王征税权利的法律,强调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重申《大宪章》中有关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内容,规定非经同级贵族的依法审判,任何人不得被逮捕、监禁、流放和剥夺财产及受到其他损害。规定海陆军队不得驻扎居民住宅,不得根据戒严令任意逮捕自由人等等。查理一世开始批准这一请愿书,《权利请愿书》是议会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胜利果实。但查理接受《权利请愿书》只是权宜之计,并无意真正执行它。当议会批准补助金后查理一世对议会抗议他征收吨税和磅税恼羞成怒,遂下令解散议会,自由英国进入无国会的专制统治时期,《权利请愿书》也被抛弃。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对《权利请愿书》重新解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把它认定为英国宪法的渊源之一。

(八)议会召开之初向国王递交了一份《大抗议书》,重申议会的要求。国王立刻亲率人马逮捕反对者,却遭到强有力的回击。查理一世被迫离开伦敦,并于年8月22日向议会宣战,拉开内战的序幕。在内战中取得极高威望的克伦威尔在共和国建立之后逐渐成为军事独裁者,这是议会所不能容忍的。当克伦威尔死后议会与王室的支持者联手促成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但是即位的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都想获取更多的权力,于是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议会在年通过《权利法案》,该法案体现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牵制的宗旨,明确“议会至上”的原则,把国王的权力转移到议会。更进一步的是他们使内阁向议会负责,即国王必须提请获得议会多数的政党来组阁,若议会不信任的话内阁必须辞职,或者解散议会。但若新选出的议会仍然不信任内阁的话内阁必须辞职,于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通过这次不流血的革命而正式确立下来,这是人类宪政民主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年~4月英国议会的《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年的《三年法案》限制国王召集、解散议会的随意性、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资产阶级对王权的控制。同时又规定国王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无权赦免议会弹劾的案件,这就意味着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即司法独立。

(九)17世纪末英国议会在颁布《权利法案》后为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国会能定期召开一次议会,又在年通过《三年法案》。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年,故称《三年法案》。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而由内阁中一名大臣负责主持内阁会议。年下院多数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沃波尔内阁是英国首届正规内阁。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到年议会改革后议会不但成为实际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也取得决定内阁人选,监督内阁施政,决定内阁去留及干预司法工作的大权。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殆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制度正式宣告形成。英国在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力超过君主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政治都产生重要影响。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法国大革命的一针催化剂。同时对亚洲的中国也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十)年议会改革是指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年英国展开的争取第二次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年8月15日上院批准改革方案,法案正式成为法律内容。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广大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新一次的议会改革。年在强大的争取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面前自由党领袖与激进派缔结联盟,并拟定新的选举改革方案送交国会。但是议会里的保守党议员反对这个改革方案,方案被否决了。方案被否决的消息传出后在全国产生强烈的反响。许多地区都展开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在工人和其他阶层劳动群众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保守党内阁为了保持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并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致失去议会多数,不得不表示支持议会改革并着手拟定改革方案。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年8月15日上院批准改革方案,改革法案成为法律内容。改革内容是: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在城镇,选举权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方可;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12镑收入也可以获得选举权;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第二次议会改革基本取消“衰败选区”,使选民总数由15万增加到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英国在议会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

(十一)选民总数从15万增加到万,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参加政权的斗争,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但是英国仍有一半的成年男子没有选举权,妇女依然没有选举权,工人中仍然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有选举权,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仍远未实现。但是这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掌权的仍然是贵族。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腐败选区”仅仅缩小数目,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8月15日法案正式成为法律。年改革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四十六个“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限制,扩大选民范围。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十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中凡每年有无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

(十二)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5万增加到万,但英国广大劳动人民仍被剥夺选举权,广大妇女都没有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政党政治的发展,使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发核心。保守党已转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党,工人暂时被笼络,但从长远看来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基础。年议会改革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又召集一届议会,史称“模范议会”,国王、贵族、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形成政治联合,除了大贵族和教士外这届议会还固定地由每郡派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派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因而较“大会议”前进一步。由于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在根本利益上息息相关,也有比较多的共同话题。因而每当这种议会召开时他们往往集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商对策。从14年起他们开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单独聚会,逐渐形成平民院(下议院)。贵族和教会长老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组成贵族院(上议院)。英国两院制便发源于此,但是不管是模范议会,还是14年由两院组成的议会,都还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由全民普选产生的议会。

(十三)年议会获得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议会又获得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议会又是各种政治事物尤其是国王大臣所犯的渎职罪的最高裁判所。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以后英国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联合,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改革内容是: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下院议席,人口在0~人之间的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到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十四)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这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体制改革,掌权的仍然是贵族。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工人和贫困农民等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仍然在受歧视之列。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几百年的地盘进攻,改变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很大程度上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这样中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强大的地位,成为有权的阶级。虽然他们并不掌权,但在此后数十年间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在下院仍占优势,一切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达成妥协,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年议会改革是英国资产阶级为巩固资本主义议会民主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从年起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年自由党在国会选举中击败保守党而获胜,组成第二届格拉斯顿内阁。年自由党为了在农村争夺选票,缓和农村居民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进行第三次国会选举改革,颁布“人民代表法”。

(十五)该法案规定:再次扩大公民权,把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年在格莱斯顿的推动下通过“重新分配席位法案”。新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足人的城市在下院中的席位,而把这样的城市分别并入所属各州;人口在~5万的城市只留一个席位,空出来的席位分配给苏格兰(64)、威尔士(4)和部分新兴城市;除了22个城市和剑桥、牛津大学选区,其他各郡一律实行单一代表选区制,从而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以上两个法案的通过在习惯上称为19世纪英国的第三次议会改革,即年改革。这次议会改革虽然使选举权扩大,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另外妇女和财产未脱离父母的男子以及佣人没有选举权。第三次议会改革中统治阶级在面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剧烈变化时能适时而变,主动调适社会中不相适应的环节,并且由被动改革转变为主动改革。社会政治发展取得长足发展,虽然还没有最终完成英国议会改革,尚未全面实现普选,但为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障碍。在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得以实现。

二、查理一世

(一)查理一世(0年11月19日—年1月0日)是詹姆斯一世和丹麦公主安妮的次子,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查理一世跟其父一样是由苏格兰长老派老师教导,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他的哥哥在18岁时去世,因此他成为威尔士亲王。他与父亲的宠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交上朋友,还曾与白金汉公爵微服去马德里打算讨个西班牙的媳妇,以巩固英国在欧洲的势力。他也确实被西班牙公主所迷住,然而当时英国已改信英国国教(新教),并在欧陆上的三十年战争当中支持新教一方,与信仰天主教(旧教)的西班牙应是敌人,所以西班牙公主嫌弃他是异教徒而不愿接近他。年继位后他娶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玛丽亚,亨利埃塔·玛丽亚也是天主教徒,虽然没有西班牙公主虔诚,但她的宗教信仰日后仍是一大问题。起初他对这位法国夫人感到失望,特别是是嫌弃她从法国大陆带来那些教士和女人。最初几年查理处于法国和西班牙双线作战,由于议会不信任白金汉公爵而拒绝给他战争拨款,他为此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典卖妻子嫁妆,向富有臣民强行借款,并监禁拒不借款的5名爵士。让士兵住进民宅白吃白喝,不经议会批准而征收关税等等。

(二)年和年的两次议会都表示不信任国王和白金汉,年查理召集第三次议会时正是与西班牙战败之后,下院议会领袖严厉批评政府。不同意王室的财政办法,抱怨为法兰西的新教而与西班牙开战是处置失当,反对国王对英国教会的态度,因为国王虽然是加尔文派教育出来的却不喜欢清教徒所信奉的礼拜仪式。指责国王提拔所谓相信自由意志而不相信向命运求得拯救的高教会派,指责国王任命那些宁愿在礼拜中保留天主教仪式和习俗而不保留长篇讲道和即席祈祷的牧师。但是下院并未善罢甘休,在得到上院的同意后他们拟就一份权利请愿书,谴责强行借贷、士兵住进民宅、无故囚禁臣民以及其它种种引起不满的措施。查理无奈被迫收下请愿书,但是他并不打算改变什么。当下院议员继续谴责国王宠爱的牧师并打算检举白金汉时,查理终于忍无可忍宣布休会,当然查理也没有得到想要的拨款。年一名狂热分子刺杀白金汉公爵,年8月议会一致通过谴责宗教中的“新发明”和非法征收关税等议案时下院议长被按在座席上,查理再次宣布休会。此后的11年间查理不召集议会,而查理也结束战争以节省费用。16年查理一世任命高教徒威廉·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并在其协助下开始向苏格兰教会强加伦敦草就的祈祷书,以便把两个王国的宗教活动统一起来。苏格兰低地地区的居民被激怒,他们宣誓拥护体现忠于苏格兰长老教会的国民誓约,公开拒绝新祈祷书。查理勃然大怒,派兵去苏格兰实现自己的意愿,但是在这第一次的主教战争中查理被打败。

(三)为了要钱打第二次主教战争的查理不得不再次召集议会,但是议员们要求在讨论拨款前讨论被抑制的种种抱怨,但是几个礼拜后查理再次解散议会,这就是“短期议会”。查理第二次派兵讨伐苏格兰,这次彻底失败,誓约派在诺森博兰和达勒姆占据英格兰的领土,国王被迫缴纳赔款。年国王再次召集议会,这次叫做“长期议会”,此时的国王就任议会摆布。在“长期议会”和“短期议会”之间国王的政府被迫采取许多非常的方法筹款,将都铎时代沿用的“造船税”的征收从沿海扩大到内陆城市以维持海军需要,非法征收关税(吨税和磅税),征收各种不得人心的中世纪税收,例如对拒不接受爵士封号的乡绅课以罚金等。这样导致国王的政府与由新兴的乡绅、商人、律师组成的下院对立起来,他们认为国王的所作所为违反宪法。有人也越来越担心国王要动用北部的军队和戍守爱尔兰的军队将他的意志强加给议会,但是查理却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查理的最能干的斯特拉福德伯爵被下院选做替罪羊。斯特拉福德伯爵是爱尔兰的总督,他和劳德大主教被议会认定为国王的“狗头军师”,接下来下院向上院检举斯特拉福德有叛逆罪。此时的查理也清楚下院的目的,但是他寄希望于斯特拉福德能够为被证明为无罪,这样国王的政府的权威也可以保住。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国王被要求签署一项剥夺公民权利的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可以不经合法判决而处死斯特拉福德。

(四)此时上院被暴动的市民所威胁,国王则被自己所爱的天主教徒的王后的危险境地所威胁。无奈之下国王签署这个法案。接下来国王放弃“造船税”,并且同意没有议会本身的同意,这次长期议会不得解散。国王在两个问题上没有向议会领袖屈服,一是苏格兰教会的改革,他们认定英格兰的教会正在被国王的高教会主教加以天主教化;二是对国民军的控制,那是国王近卫军以外的唯一常备军。主教战争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和苏格兰人之间的两次短暂的战争,查理一世企图将安立甘宗仪式强加于苏格兰教会引起苏格兰人反对,遂引起战争。苏格兰攻入英格兰,迫使查理一世签订《里彭条约》,并赔偿苏格兰人的损失。里彭条约是主教战争中英格兰与苏格兰订立的停战协定,年10月26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与苏格兰在里彭签订。根据条约同意苏格兰军暂驻英格兰北部,向苏格兰军每天提供英镑作为费用,直至双方达成和约。还规定进一步的谈判将在伦敦举行,为了履行条约的筹集款项条例让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议会。第一次主教战争是在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和坎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的敦促下苏格兰主教于年强制苏格兰教会遵奉新“公祷书”,苏格兰教会长老表示反对并予以抵制。同年爱丁堡发生骚动,迅即引起苏格兰的全民抵制。年2月他们订立“民族圣约”决心维护自己的宗教教义,坚决反对安立甘宗。同年11月格拉斯哥大会不顾查理一世解散教会的命令,决定废止主教衔,查理一世遂于年调集一支英军发动战争。

(五)英军进抵贝里克附近时很快就被苏格兰“民族圣约”誓约者军队击退,查理被迫接受贝里克和约听任苏格兰人自行其是。查理一世和苏格兰教会长老派对贝里克和约的解释存在着严重分岐,后来查理发现苏格兰人与法国合谋,遂决定再度使用武力。年4月再度召开国会要求拨款,但国会不予支持,查理一世立即解散国会并集合一支军队出征。苏格兰军队在纽本打败查理的军队后乘胜前进,攻占诺森伯兰和达勒姆全境,查理被迫签订里彭条约。同意苏格兰军队占领英格兰北部,并每天向苏格兰缴纳英镑,直到英格兰国会通过最后和平条款。同年11月查理被迫召开“长期国会”,遂导致第一次英国内战的爆发。年夏天国王访问苏格兰,他打算向那里的臣民做出让步以此来团结他们,获取他们对国王的支持,但是他空手而归。当他回到伦敦的时候发现下院中却有近一半的议员转向支持他,那份带头抱怨政府的“大抗议书”在11月份也仅仅以微弱多数通过。在王后的唆使下国王打算逮捕为首的5名议员,当年他闯进下院的时候发现人已经跑了,这样国王离开伦敦,王党派和议会派也开始准备打一场内战。接下来的7个月中双方一直谈判,但是国王在前面的两个问题拒绝屈服而只愿意双方达成妥协。而议会此时还要求有权任命政府的官员,并且监督国王子女的抚育,这样和平解决的希望没有了。年8月22日查理在诺丁汉祭旗,打响第一次内战。

(六)查理一世排除万难在忠诚的臣民间建立一支军队与议会作战,查理是这支军队的总司令。查理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战术家,在几次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是他却是个蹩脚的战略家,总是举棋不定。年气势正盛的时候他拒绝进军伦敦,他的军队不完全听他的调遣,战争接近收尾的时候不能决定是在英格兰继续作战还是去苏格兰与支持者汇合,最后在纳斯比战役溃不成军的时候又化妆逃离司令部,前往苏格兰与誓约派部队的兵营。而誓约派与英格兰议会军结盟,在查理拒绝承诺在英格兰建立长老派制度的教会的时候誓约派将他交给英格兰议会,年查理一世落入托马斯·费尔法克斯和奥利弗·克伦威尔统率的圆颅党手中。圆颅党为17世纪中期英国国会中的一知名党派,该党发迹与最盛时期为年-1年的英国内战时期。圆头颅党最大特色是身为清教徒的这些议会成员,皆将头发理短,在样貌上与当时权贵极为不同。因为没有卷发,头颅相较之下显得十分的圆,因此以此名命名,而该名词首次运用于年的一场国会辩论中。圆颅党为议会政治中,首次以形象来达到政治目的与效果的党派,此做法后来在其他国家中被许多政客以不同方式引用。誓约派是16、17世纪间苏格兰长老会内为保卫加尔文宗原则反对主教制而结成誓约者故名,-年该派签订许多圣约。其中1年苏格兰宗教改革家约翰·克雷格为抵制天主教主教制的复辟活动,发起签订坚守加尔文宗原则的誓约《君王的信纲》。得到很多人响应和教会大会的通过,最后亦得到国王的赞同,该派形成。

(七)年和年再次确认此誓约,年英王查理一世企图在苏格兰强制推行英国国教的礼仪,引入苏格兰《公祷书》。苏格兰长老会领袖阿奇博尔等提出重申坚守加尔文宗原则,并增订1年的誓约,得到更多人的拥护。-1年该派在苏格兰具有广泛威信,其中年苏格兰长老会相继签订《国民誓约》,年苏格兰长老会签订《庄严同盟与誓约》。英国内战爆发后英国国会据此和苏格兰结成联盟,克伦威尔在登巴战役中击败苏格兰军队后该派势力大衰。9年英王查理二世复位后该派被宣布为非法,其领导人被迫逃往荷兰、美国等地。8年英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在苏格兰恢复长老制,再次成为苏格兰国教会,在-8年期间苏格兰长老会又签订新的誓约。但是教会内部发生分裂,一些狂热的誓约派与苏格兰教会分裂,另外组成“改革宗长老会,有时亦称“卡美隆派”(以该教派早期领导者命名),年加入苏格兰自由教会。苏格兰教会或称苏格兰长老会,是苏格兰的一个长老宗教会,是苏格兰名义上的国教,但并不受国家控制。它是长老宗与加尔文宗共融的宗派及教会,政治上属新教。苏格兰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基督教,1年以后的年间全苏格兰为罗马天主教教区之一,现代意义上的苏格兰教会是在年苏格兰宗教改革之后形成的。约翰·诺克斯是苏格兰的宗教改革家,是苏格兰教会的创立者。他曾流亡日内瓦受教于宗教改革宗师约翰·加尔文,因而反对天主教,坚信政治权力乃由神赐,属于人民。宗教改革推翻天主教的主教制,承袭犹太教的遗传。教会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担纲,诞生长老教会。长老教会其治会由牧师和由信徒选出的长老负责,而行政组织则分四层或三层段就是小会(、中会、大会和总会。

(八)约翰·诺克斯性格威武,脾气顽固,厌恶的事务不少。但以政治势力为最,不把苏格兰玛丽女王看在眼里。他领导宗教改革,导致年苏格兰宣布废弃天主教信仰,接纳新教。年起约翰·诺克斯曾于爱丁堡住了11年,长老教会主义在苏格兰形成的过程并不顺畅,大约经过10年大量流血和牺牲,甚至导致战争的惨痛经验,直到年长老教会才成为苏格兰国教。成为国教会之后国王也要遵从长老教会主义,但贵族及大业户(大地主)仍拥有牧师的任命权,教会内的思潮一为温和派,一为福音主义派。后者是严格的加尔文主义者,对西敏斯德信仰告白十分忠诚,两派各有消长。十八世纪开始的苏格兰启蒙运动渐渐软化刚硬的加尔文宗教狂热,开启以人为本以及历史和人性的主题讨论,他们主张人性最基本的要素,包括道德理念都会受到不同时空和地理因素的牵动而不断演化,而苏格兰教会也因此逐渐趋向世俗化。十九世纪由于不满苏格兰长老教会此逐渐趋向世俗化,包括公理会、浸信会、卫理公会开始推动宗教觉醒,严守安息日教规,由查麦士牧师等教会领袖推动慈善事业,讲究济贫扶弱。年持续的理念之争终于导致苏格兰教会分裂,超过四百位牧师集体辞职,不领政府的钱而加入查麦士的阵营组成苏格兰自由教会。苏格兰自由教会也迅速扩展到加拿大,而自由教会正是马偕家族所隶属的教会。虽然这是一股教规严谨的新兴势力,但在实际作法的层面上却相当符合时代潮流。

(九)换言之他们认为知识的追求和秉持基督对人的爱是属一体的两面,苏格兰人不像英格兰人那样自认优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即是人是环境塑造的产物,与其出身血缘无关。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都急于和国王在书面宪法的基础上言和,他们草拟一份“建议提纲”,查理的一些顾问也认为这是战败后重新获得权威的途径。但是查理不去想怎么达成协议,而是对敌方挑拨离间。查理从汉普顿宫的软禁中逃到怀特岛,在那里他一面与议会派谈判一面与苏格兰臣民讨价还价。此时议会派中有真正的和平派,而苏格兰臣民中也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愿将自己的国王囚禁起来,准备起兵勤王换取宗教上的让步。查理接受勤王,苏格兰勤王军年进入英格兰,同年很多被清教徒限制和勒索的王党派重新武装起来。但是克伦威尔打败苏格兰勤王军,费尔法克斯打败王党派。王后逃亡法国寻求援助,遭到执政的法国首相马扎然红衣主教的冷落。由于认定国王对人民发动战争,军事领袖们决定国王必须接受审判,下院这时也清洗与怀特岛上的查理议和的和平派。年1月一个高级法庭建立起来,国王被带到威斯敏斯特大厅受审。由于查理一世从最开始就不承认这个法庭的合法性,因而也不为自己的行为认真辩护。27日15名特别法庭中成员中59人签署由克伦威尔下达的处死国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国家,背叛他的人民。年1月0日早晨在白厅宴会厅前搭起断头台,查理一世面自己走到断头台前结束49岁的一生,一周后尸体被秘密埋在温莎城堡。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xz/104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