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雷德·戴蒙德(JaredMasonDiamond)是当代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出版过多本涉及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以及遗传学与历史的科普读物。
他所著的这本《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介绍了从复活节岛到现代澳大利亚在内的种种社会发展、崩溃的案例,总结了12种危及社会发展的原因,值得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你阅读与思考……
本书从复活节岛社会的崩溃说起,带我们回顾了一个因地理位置和其他地区基本隔离的社会样本如何崩溃的故事:
复活节岛上伫立的石像现在只是游客欣赏赞叹的景观,很少有人了解这些石像的建造是如何将一个树木繁茂,生态系统健全的小岛一步一步带入树木伐尽、无船出海捕鱼、食品匮乏、人口锐减、社会秩序崩溃,乃至出现人吃人的习俗的悲惨境地的。
科学家通过孢粉测试证明,复活节岛上曾有过高20米,直径1米的智利酒松。实际上,直到人类定居岛上的早期,复活节岛一直是被高大树木和繁茂灌木覆盖着的温带森林。随着岛上的酋长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争先建造石像,大量伐木用以运输和竖立石像,22种原生树木从此灭绝。缺乏燃料、野生食物资源的消失、土壤流失是最直接的后果,是饥荒和氏族之间为争夺灌木丛的战争。
没有了木材制造的舟船,战争后的幸存者也无法远航渔猎,他们开始转向从未使用过的食物来源:人类本身。在复活节岛后期废弃物堆遗址中,人类骨骸随处可见,有些骨头被敲碎以便吸取骨髓。岛民的口头历史中至今仍充斥着人吃人的故事,而对敌人最具攻击性的辱骂莫过于:“你妈的肉塞了我的牙缝”。
?
关于社会崩溃、失败的古代社会案例,本书在开头的章节讲了6个:复活节岛、皮特凯恩岛、汉德森岛、阿纳萨兹、低地的古典玛雅、格陵兰的维京社会,也讲了几个成功的保持了生态平衡的案例,比如新几内亚岛和蒂科皮亚岛,采用自下而上的类似民主制度的方式管理,都维持住了生态平衡,而日本,作为自上而下的典型案例,也通过调整生存策略、植树造林等手段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得到的经验是:
要么开源,要么截流,生存资源永远都是一个智慧种族应该考虑的头等大事!
本从德川时代开始自上而下的环保举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全社会处在一种平稳祥和的状态,大家深信未来和现在是一样的,所以现在就要解决未来的事情,所以可以静下心来用数十年时间种植新的林场,加上日本人特有的细心和严谨,可以精确到个位数的树木状态统计和伐木预算,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要忘记,在日本三大岛繁荣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增加了对北海道虾夷人社会的食物进口,导致了虾夷人过渡捕捞鱼类,加上其他的因素,最终北海道原有的社会崩溃,被日本社会吞并。
反思这个故事并非是要展示廉价的同情,而是要了解一个社会为了调整资源分配,在最初的阶段十分依赖同临近的社会的贸易,这个过程中贸易双方中较弱势和贸易选择较少的一方将产生贸易依赖,或者在贸易过程中过渡出口资源导致最终资源枯竭,或者依赖贸易的弱势方因为失去贸易伙伴的青睐而走向衰亡,人类整体欲逃脱衰亡崩溃的结局,仍然需要开源地球以外的资源,或者开采地球的新资源,同时利用开发新资源的机会,完成社会调整,最终能够进入某种平衡。
看到关于澳大利亚的章节,真是让我跌破眼镜,现代澳大利亚每年要花接近70亿美元用以对付外来物种,而这些外来物种很多都是澳大利亚人有意识的引入的,比如兔子,据说尝试引入了5次,前4次都失败了,最后更换了一种欧洲野兔才成功,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让我无语。其他诸如滥伐树木,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坚持饲养绵羊导致牧场退化,且牧民入不敷出,种种匪夷所思,之前不曾了解,也从没想到过一个第一世界的发达国家居然也有这么多错误政策,更别提7美元一顿卖木材给日本,美元一吨纸买回来这种赔本买卖了。
看完全书,心情沉重,作者总结我们面临12个方面的问题,每一个都直接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死存亡,也许用不了50年我们就会走向没落,也许整个现代文明就会崩溃,也许因为水资源枯竭,也许因为森林砍伐过渡,也许是物种灭亡过多导致的生态失衡,也许是过多的人口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而当今的世界的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或者有心无力,或者醉生梦死,虽然也有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真的来得及么?真的来得及么?真的来得及么?
司辰客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xz/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