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身体健康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抽血化验也是临床护理最常见的项目。不过,总有患者抽血完后胳膊出现青肿,有人的胳膊还会鼓起一个大包。
“为什么抽了个血手臂上淤青了好几天?”
“淤青是不是抽血抽得不好造成的?”
“抽血后出现淤青会不会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这是神马原因?你知道吗?
对,就是没有正确止血……下面介绍4种常见错误止血方式。
1
压迫面积太小
抽完血后,我们通常就用中指紧紧压住针眼,可几分钟后,抽血处的皮肤还是鼓出了一小包。
这是由于静脉抽血时注射器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而且要扎入静脉血管,才能抽出血来,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并未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因此才会出现渗血、淤血情况。正确的止血按压应该是用三个手指压住抽血处,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
2
止血边按边揉
我们习惯抽完血后一边按压着,一边轻轻地揉着抽血点,以为这样止血会快一点。可是不一会儿就发现“揉”出了一个“小包”。
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血管针眼处仍在继续出血,用三个手指压迫才能起到止血作用,但是按压时千万不能揉,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只能压不要揉。
3
按压时间过短
好多患者抽完血,棉签一摁,手肘一屈,衣服一披,走人,继续奔波于下个检查项目。途中,不时伸直手肘看看血止住了没,没有再重新夹紧,看上它几个回合,最后觉得应该是止血了,棉签一扔完事。随后发现采血的地方,竟然紫了,或者还伴有酸痛感。
正常抽完血后止血一般要3~5分钟,心急的人通常按压一分多钟就自认为没事了,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正确方法应该用三个手指坚持按压3~5分钟,年龄大或血小板异常患者应相对长些。
4
袖子勒得过紧
冬天抽血由于害怕着凉,很多人不愿脱衣服,而是捋起衣袖让护士抽血,尽管努力压住了出血点,不料仍鼓起一个大包。
发生这样问题主要根源在于上臂衣服太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从而引起渗血。正确的做法是抽血后一方面进行按压止血,同时拉下上臂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医院就诊的病人穿着最好宽松些,这样便于采血和止血。抽血后护士要给患者止血教育,科学处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很快止血的。
正确的按压方式
抽血完毕后,在针尖抽离你皮肤的瞬间,马上将无菌棉签与穿刺点所在的血管平行直压其上4—5分钟,棉签顶端应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靠近心脏方向)50px,这样,就同时按压了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按压的时候,你的肘部应该是伸直的!由于血管的原因,有些人还需要在手腕部或手背处进行抽血,这时,为防止按压点滑脱或按压力度不够,在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棉签顶端的同时另外四个手指在另一侧对应按压,形成上下两个支点,这样就能确保止血效果啦!(如下图所示)
提醒患者
抽血前一天,最好洗个澡,清洁手臂,这样可避免伤口感染。抽血前一天勿暴饮暴食,不要饮酒,保证足够睡眠,尽量减少运动量,抽血前12小时最好不要再吃东西。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因衣服过紧引起手臂血肿。
抽血后用消毒过的药棉压紧抽血部位,需要在针孔以及向上2厘米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不要揉,避免造成皮下血肿。因为个人凝血时间不同,有些人按压时间可能要更长些,如有出血倾向,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有些人看到表皮没有血渗出就停止压迫,可能因皮下渗血造成淤青。如出现淤青,24小时后可用热毛巾敷。抽血后最好休息15分钟,可静坐或躺下,若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症状,应立即平卧,喝点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离开。抽血后24小时内应保持手臂清洁卫生,尽量别洗澡,更不要洗桑拿。
觉得不错请分享并点赞!!!
来源:扬州疾控
赞赏
长按只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xz/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