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ldquo中国太保伦敦上市rdqu


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310/4784642.html

12月2日下午,长篇纪实报告《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新书专家座谈会在上海中心召开,中国太保作为书籍编撰支持单位应邀参会。

年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节点之年,《奋斗与梦想》一书以70万字的篇幅,成为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和记录。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新闻采访二部主任、高级记者谢卫群历时三年多,通过对大量参与、推动、见证上海金融业重大变革和发展的人物进行采访,挖掘了众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全景式记录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42年间波澜壮阔的崛起之路。

“疫情之下,中国太保伦敦上市”,被记录在《奋斗与梦想》一书下卷第十六章,系全书最后一个章节,名为《目标可期()》。年6月17日,中国太保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交所挂牌上市当天,人民日报记者专访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并以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下中国太保GDR上市前后的幕后故事,评价“疫情之下,上海的金融企业无惧风险,正在奋力向前”。

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奋斗与梦想》一书亦入选上海发布的39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之一。

以下摘自《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第十六章

目标可期()

疫情之下,中国太保伦敦上市

年6月17日,沪伦通启动一周年。

这天上午,中山南路一号、黄浦江之滨,中国太保总部大厦。

孔庆伟站在落地窗前,黄浦江在窗外汩汩流淌,他的心情难以平静。再过几个小时,中国太保就将通过沪伦通渠道,以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方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去年9月份搬到这里,我就在想,太保这艘大船要真正远行了,因为我们离水太近了……”看着窗外穿梭航行的船只,孔庆伟如是说。

中国太保成立于年,是总部位于上海的大型保险集团,滔滔黄浦江水,忠实地记录着公司的成长与前行。通过分业、上市、转型等里程碑关键变革,中国太保不断成长壮大,连续10年上榜《财富》世界强,年位列第位。

年9月28日,中国太保集团总部搬至上海南外滩。

为什么要发行GDR?孔庆伟告诉笔者,这是中国太保主动的战略求变,是转型2.0升级的需要。“我们也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发GDR?只有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向国际资本市场推介自己。”

在孔庆伟看来,中国太保已进入《财富》世界强的前位,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靠自身努力还不够,更需要借力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提升全球影响力,而在伦敦上市,就是挖掘并放大国际资源优势的一条路径。发行GDR是中国太保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战略选择,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太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充分体现了公司融入国际保险行业全局的信心与决心。

“境外上市,实际上是用开放来倒逼改革,把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放到我们董事会来,对我们公司治理一定会产生长远积极的意义。中国太保能够有今天,离不开5年凯雷的进入,改变了太保寿险的发展方式,使其从传统的寿险公司转向新型的寿险公司,为寿险转型1.0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就是开放倒逼改革的例证。”

孔庆伟介绍,中国太保自9年H股上市以后,有了增发的机会,吸收了新加坡政府的资金,这对公司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太保快要30岁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沪伦通的机会,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公司管理层在伦交所上市发行GDR”,孔应伟说。

他分析道,保险行业是一个古老行业,全球保险的最大市场在中国,而中国也是保险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但同时我们还是要向西方先进同业学习。“作为一家成立不到30年的年轻的保险业头部企业,向西方先进同业学习,同时与世界分享稳定繁荣的中国市场红利,这需要搭起一座桥,而GDR就是这座桥。这是我们实行GDR的本意或者初心,也是中国太保未来30年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布局。”

更重要的是,通过沪伦通机制,在伦敦上市GDR,可以筹集资金,更好地支持中国太保的海外布局。尽管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但是,中国太保管理层依然坚定地认为,只有融入全球化,才是一家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通过有效融资和引入多家国际知名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优质投资者,中国太保在进一步充实资本的基础上,提升了董事会决策能力和稳健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聚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与全球市场共同分享太保乃至整个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红利。

尽管前期设计的很完美,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既定的计划。“最难的是,我们无法出国,无法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这样的情况从来没有碰到过。能不能执行下去?这是一场新考验。”孔庆伟说。

出乎意料的是,英国政府及英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太保的发行非常重视和欢迎。5月6日,中国太保获得了银保监会的行政许可;6月2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许可;6月12日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批准招股说明书,全过程都是通过线上沟通交流完成。孔庆伟感叹:“发行GDR,让机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厚望,也是对中国太保寄予的信心和厚爱。”

东西方资本市场的互信,互助,互通,互动,因为有沪伦通这样一种双向机制,使中国太保在伦敦上市才成为可能。

中国太保的这次发行创下多个记录:第一个用中国会计准则发行GDR,第一个非欧洲企业大众持股豁免的GDR,这为太保引进长线投资者奠定了基础;第一个引入基石投资者发行的GDR,这个基石投资者便是SwissRePrincipalInvestmentsCompanyAsiaPte.Ltd.(瑞士再保险集团成员之一,简称“瑞再”)。

在众多的投资人中,中国太保最终选择瑞再有其道理。瑞再在风险的识别管理和定价方面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在保险业里面,再保和直保又是天然的互补关系,引进瑞再也是一种互补。作为国际领先的再保险集团,瑞再长期以来与中国太保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瑞再认购GDR及长期持有承诺,体现了其对中国太保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及对中国保险业长远发展的信心。

作为基石投资者,瑞再认购份GDR,占本次发行GDR总数(超额配售权行使前)的28.08%,且锁定了三年的禁售期。

定价的前夜,孔庆伟一夜未眠。

中国太保已在A股和H股上市,发行GDR如何定价,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太保管理层最终在监管窗口范围内发出的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开始大家都希望折扣低一点,但是最终管理层还是硬顶在了九折的水平,没有往下降,这个折扣在窗口指导的折扣高点。

在中国太保GDR发行路演期间,全球投资者兴趣浓厚、下单踊跃。簿记建档认购倍数约3倍(不含基石投资者)。最终投资者结构以基石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为主。在年极其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中国太保在监管机构的价格指导区间内完成此次GDR最终发行定价,为每份17.60美元。在超额配售权行使之前发行的GDR数量为份,募集资金总额为18.亿美元。

孔庆伟终于定心了。

北京时间6月17日下午4点,中国太保通过连线方式,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至此,中国太保完成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计划,这是上海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保险业第一家在伦敦发行GDR、实现沪港伦三地上市的保险企业。这标志着,即将迈入立之年的中国太保在转型2.0征程中迈向国际化的开端,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典范。

望着交易大厅的巨幅屏幕,孔庆伟感叹道:未来,中国太保将凭借专业、开放的资本市场形象,实现市场化机制的破局,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后,中国太保集团在最为核心的业务板块——产险、寿险子公司率先启动实施新的激励计划——“长青计划”。这一计划覆盖了多位核心员工,既涵盖产险、寿险总公司的关键岗位,又向分公司一线机构倾斜,既鼓励“达目标、拼增量”,又强调“有激励、有约束”。随着新机制的逐步落地实施,有望激发组织活力,提升人才凝聚力,牵引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下,上海的金融企业无惧风险,正在奋力向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gjxz/60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