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Netflix要征服奥斯卡难上加难8分


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98844.html

在没有电视媒体的时候,电影和影院是一体的。影院像男人供养着电影这位女神一样,他们情比金坚。

电视成为每家每户的刚需后,电影和影院仍然关系紧密。

互联网流媒体崛起,电影和影院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流媒体的王牌Netflix在世界顶级奖项上开始赢得荣誉,向电影女神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尤其是奥斯卡,年之前流媒体电影还无声无息,年就单凭一部《罗马》一举拿下最佳导演等三个大奖,一鸣惊人。

年,Netflix在提名上碾压所有传统制片厂,依靠《爱尔兰人》、《婚姻故事》等力作,一共拿到了24项提名,就算迪士尼和福斯合并成“迪福斯”,加起来的23项提名仍然不及。

能够初步获得权威奖项的认可,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敢于砸钱。

美剧《纸牌屋》的成功令到Netflix深信,有品质的内容,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提升品牌价值。

所以在进军主流影坛的时候,Netflix的策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制作出口碑上乘的作品。

有资料显示,年Netflix在原创内容上的现金支出高达.4亿美元,远高于年的89亿美元。

这才换来了《罗马》的成功。

不过《罗马》更多是阿方索·卡隆的成功,Netflix只是幕后推手。

如果花钱不能达到目的,那就花更多的钱。

年,Netflix狠砸超过亿,增幅又是30亿左右。这一年他们家的主流电影就厉害了,多部电影携手进军颁奖季,金球奖和奥斯卡的提名数都是历史最多。

第二,线下发行。

经过《罗马》无法大规模上映的事件,Netflix在院线渠道的发行更加成熟。

因为参加权威奖项评选的电影都需要先在院线上映,而Netflix又坚持必须线上首发的理念,绝大多数的影院都拒绝合作。

无奈的Netflix只能是自己花钱租影院,来播放自家的电影。

大制作,高口碑,超强主创阵容的《爱尔兰人》也曾试图争取连锁院线的上映机会,结果还是徒劳无功。

但Netflix这次的反应快多了,早早宣布放弃院线发行,直接与独立影院合作,以点映的形式完成线下上映的“任务”,三周后再正式在线上播出。

随着“派拉蒙法案”废除进程的推进,未来Netflix有可能会自己建电影院,一来是方便作品参加评选,二来可以丰富用户的观影体验。

订阅用户能享受到低价格甚至是免费的影院服务,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影人合作。

《纸牌屋》能够成功,光是砸钱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把钱砸在对的人身上。

大导演大卫·芬奇和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的联手,令到《纸牌屋》成为了经典级别的政治剧。

由于传统制片厂的预算越来越谨慎,如果不是像诺兰、斯皮尔伯格这种级别的导演,多数人都得花大功夫来祈求到足够的投资,一些有才华的独立导演由于风格不够流行,根本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就算作品拍出来,质量也大打折扣。

Netflix一直都在扶持新锐电影作者,这些得不到传统制片厂的年轻人也能得到拍电影的机会。

布拉德·皮特曾说,他愿意和Netflix合作,就是因为Netflix愿意扶持新人。

现在一大批电影人“怀才不遇”,Netflix也看到了机会。除了继续扶持政策,他们还和已经拥有江湖地位的导演展开合作。

阿方索·卡隆虽然已经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但他要拍《罗马》这种文艺片,还要是黑白电影,全是不知名的演员,十有八九投资是亏的,为什么要投呢?

为了奖项,Netflix投了。

能够拥有百分百创作自由度,完成自己梦寐以求的作品,这对电影人来说是难以拒绝的。

马丁·斯科塞斯也无法拒绝。

不能院线发行就不能吧,电影能有足够的水准就行了。老马不停地要求增加预算,Netflix是要多少给多少。

反正都是亏,亏多几千万也是亏,不如让电影人放飞自我吧。

无独有偶,就连商业片大导迈克尔·贝也没忍住,和Netflix合作了《鬼影特攻:以暴制暴》,就是口碑还是一般般罢了。

有了名导坐镇,知名演员自然而来也就跟着来了。

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斯嘉丽约翰逊,瑞恩·雷诺兹等等,老牌影帝,当红实力派,应有尽有。

拥有了这么一批顶尖级别的影人,Netflix电影想不好都难。

提名仅仅是提名,金球奖总共34项提名,电影类17项,奥斯卡24项提名,都未能帮助流媒体电影取得最后的胜利。

提名容易获奖难,造成这一写照的一大因素,必须和评选机制有关。

在一些评委机制的影评人奖项,《爱尔兰人》,《婚姻故事》都能很容易拿下最佳剧本,最佳导演和演员奖项。

但是到了金球奖和奥斯卡这种投票机制的奖项,Netflix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因为流媒体电影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业界人士的抵触。

年开始,诺兰等大咖纷纷公开抨击Netflix,年戛纳电影节禁止Netflix电影参赛,流媒体和传统电影行业爆发了第一场正面战争。

奥斯卡的评审团,正是由众多声名在外的电影人所组成,比如斯皮尔伯格,他已经公开表示Netflix电影没资格拿奥斯卡,那他肯定就不会投票给Netflix。

那么,假设评委有10人,其中5人抵触流媒体。那流媒体电影再好,最多也只能有5票,因为“成见”的存在,流媒体与传统电影在奥斯卡的竞争,其实是“不公平”的。

奥斯卡(除最佳影片外)提名采用偏好投票制,由学院内分属不同分支的专家们投票产生,只要票数排名靠前,就能得到提名。

比如提名名额有5个,那得票数排名前5名即可。

正式评选的时候,所有的学院会员(即评委)都参与了进来。以前“老白男时代”,流媒体电影要获奖是难上加难的,因为评委大多数都守旧。

等到学院开始增加评审团的多样性,更多国家的名人被邀请成为会员,流媒体才有了获奖的机会。

年,奥斯卡评委总人数增加到大约1万人,Netflix最后只拿到了两个奖,反倒是比一部《罗马》拿的还少。一方面原因是反对流媒体的那帮评委还在,另一方面是今年的竞争确实过于激烈。

由于最佳影片评选的特殊性,Netflix想要赢取这个终极奖项,是难上加难的。

首先最佳影片的提名,是任何分支的会员都参与进来的。

学院招纳的新会员越多,特别是年轻的会员,对流媒体电影越有利。所以今年Netflix一下子就入选了3部。

但到了决赛圈,偏好投票制就成为了流媒体的噩梦。

什么是偏好投票制?

意思是在拥有多位候选者的情况下,投票者按个人偏好,在选票上给候选者排序。

综合每一个评委所提交的排名,取得到排名第一最多的候选者,如果票数占总票数的50%,则该候选者获胜。

一般最佳影片的争夺都不会是一轮结束,候选者未达50%,则淘汰得到排名第一最少的候选者。

然后再将被淘汰的候选者的选票,按票面的第二选择,重新分配给其他候选人。

比如评委10人,《寄生虫》得到4票最多,《极速车王》只有1票最少,则将把《极速车王》排最前的那张选票,算给选票中排第二名的候选人。

如果那张选票的第二名正好是《寄生虫》,那《寄生虫》就有了5票,票数过半,成为最终胜利者。

如果不是《寄生虫》,那继续淘汰,以此类推,直到《寄生虫》得多1票,或者被反超为止。

有传闻说年《爱乐之城》就是因为一直等不到“第二名”的选票,才被《月光男孩》实现逆袭。

可见,决定最佳影片归属的,往往是“第二名”的选票。

搞懂偏好投票制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能知道为何Netflix是几乎不可能拿到最佳影片了。

继续假设评委10人,其中3人抵触流媒体电影。

Netflix想要首轮获胜,必须要在剩余的7个无偏见评委中,获得5张选票。

倘若不能获胜,糟心的事情就来了。

即使首轮能够获得4张选票,还得祈求被淘汰的选票中,没有抵触流媒体的那3张选票。

因为那三张选票是不可能把Netflix放在第二名的。

所以Netflix要取得最终胜利,要希望被淘汰的选票是不抵触流媒体的,并且要把自己的影片排在第二位。

相比其他奖项票数多就能取胜,最佳影片的争夺给Netflix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如果抵触流媒体的力量一直存在,流媒体电影就一直难以登顶。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Netflix把电影做得再出色,但是一味和传统电影业对着干,是没有好处的。

要么坚持己见,等反对自己的人都死去;

要么主动示好,做出双方都有利的策略。

摆在Netflix两个选项,都能去除成见,只不过是或晚或早而已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zrzy/103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