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八期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绥靖政策

(一)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慕尼黑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

(二)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年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年10月日意大利法西斯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年5月—6月德国入侵法国,6月22日法国沦陷,绥靖政策破产。

慕尼黑阴谋

(一)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所以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年初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占领德捷边境的苏台德区,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大门就等于敞开,向东既可以进攻苏联,向西又可以进攻英、法。年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表示:“我放弃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保证的念头,并拒绝前苏联关于英法苏举行三国会谈,讨论如何履行苏捷、苏法条约共同对付德国威胁的建议。”年4月底张伯伦邀请法国总理达拉第到伦敦商谈,劝达拉第向德国屈服,并明确告之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年5月希特勒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在“五月危机”以后纳粹德国加强军事力量进行战争恫吓,加紧对英法讹诈。同时希特勒又伪善地对张伯伦宣称,如果英国政府满足德国对捷克的要求,德国将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

(二)年5月德国希特勒以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给予苏台德地区的日尔曼人“自治”权利为借口,命令德国军队开到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线附近,以此向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战争恫吓和武力威胁。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采取坚决拒绝态度,国际社会舆论也表示强烈反对。此时希特勒感到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被迫决定停止活动。年9月12日希特勒再次命令军队陈兵德、捷边界,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9月29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慕尼黑协定),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方面施加压力,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同意苏台德区日尔曼人拥有“自治”权利。年10月1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0月6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年9月15日从不坐飞机的张伯伦飞抵德国与希特勒会谈,希特勒提出“英国是否愿望割让苏台德区”的问题。年9月18日英法两国首脑及外长在伦敦商定凡是苏台德日尔曼族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英德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说:“不论英国还是法国都不会出兵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不能按目前的样子存在下去,为了和平的利益的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自治’。”

(三)张伯伦根本无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强烈反对,他带着英法方案于年9月22日,再次飞抵德国戈德斯堡同希特勒会晤。然而这次会昭中希特勒又有了新胃口而提出新的要求,即几天内由德国对苏台德区实行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其他所有操德语的地区统治归并德国,把波兰和匈牙利两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割让给波兰和匈牙利。希特勒限定张伯伦在年10月1日以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两天来的讨价还价后张伯伦带着一份开列德国各项要求的“备忘录”和一张标有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的地图飞回伦敦,这时英国国内广泛开展要求张伯伦下台,反对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抗议运动,9月25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也拒绝戈德斯堡备忘录,于是,英、法两国只得再次进行密商对策。年9月26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里凶相毕露地叫嚣:“如果10月1日苏德台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希特勒就是打进捷克去的第一个士兵,同时命令德国军队必须在9月0日做好“绿色方案”计划的行动准备。年9月27日晚希特勒用急电拍给张伯伦一封信吁请他继续努力,使布拉格政府在这个最后时刻恢复理智,提出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谈判”。热衷于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把希特勒的这封信视为救命稻草,立即给希特勒复信并建议邀请法、意代表参加拟议的国际会议。

(四)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搭救张伯伦、达拉第分别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写了两封内容相同的信,呼吁他们继续进行谈判,以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问题。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意大利墨索里尼一封秘件中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诉诸武力。年9月28日清晨法国驻德大使按照本国政府指示晋见希特勒并献计说:“当你的主要要求能不需要战争而得到满足时,为什么你要冒那种风险呢?”这正合希特勒之意。当天下午希特勒便决定向英法意三国发出请帖,要他们第二天到慕尼黑开会来协商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年9月29日12时45分慕尼黑会议正式举行,“意大利建议”成为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宫”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对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国便签订《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虽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他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但希特勒最终没有履行他的诺言,在占领苏台德区后第二年的月就悍然侵占整个捷克,再过5个月就又侵略波兰并挑起对英、法的全面战争,并于年9月1日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协定

(一)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年9月29日至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的中心,不仅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说德语的德意志族有三百多万,大部分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早在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代号为“绿色方案”的侵捷计划,年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为主体。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德意志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动员,德捷边境局势紧张,史称“五月危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保护下恢复主权,而且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有互助条约。年9月1日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寻求对策,当晚总理达拉第决定请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出面调解,年9月1日晚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加急电报,希望双方通过会面方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

(二)年9月15日张伯伦第一次乘飞机前往德国,经过小时的会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求捷政府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解决苏台德地区问题。年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斯堡与希特勒进行会谈,希特勒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之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断然拒绝德国的要求,同时宣布全国进入总动员。年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军7个师进入德捷边界前沿阵地,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年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会议从年9月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压力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慕尼黑协定》。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

(三)《慕尼黑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项声明。主要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德意志族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对尚不能确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捷政府应在4周内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政治犯;有关政府须在个月内解决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国也将对捷提供保证。《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年月希特勒践踏在《慕尼黑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却拒不履行保证捷新疆界的义务,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年9月纳粹德国大举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签定相互关系条约,宣布鉴于根据本条约建立的相互关系时《慕尼黑协定》已经无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

黄色方案

(一)黄色方案是纳粹德国在年底为进攻法国而制定的军事计划,该方案的早期版本由时任德国国防军陆军司令部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一级陆军上将领衔制定。其内容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施里芬计划,即投入主要兵力向马奇诺防线的薄弱地带,如比利时中部和荷兰等地区发动攻击,并实现对法军主力的包围和歼灭。但是由于哈尔德的计划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人员和装备,因此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最终驳回哈尔德的计划,转而采纳德国国防军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中将构思的曼施坦因计划。该计划以装甲集群为核心,通过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方式向卢森堡、荷兰与比利时等国率先发动第一阶段攻击,之后从阿登地区快速突破马奇诺防线封锁,向法国内陆发动第二阶段攻势。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军队执行黄色方案,法国战役就此爆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德军便彻底占领卢森堡、荷兰与比利时并突破马奇诺防线封锁,迫使法国军队及英国远征军退缩至敦刻尔克地区,最终借助发电机计划撤退至英国。到年5月底德军已基本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黄色方案就此告一段落。此后德军开始执行后续的红色方案并转入第二阶段作战。红色方案是纳粹德国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红色”为其代号。年秋开始制定,年6月正式提出。假设法国出兵阻止德国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德国在西方和东南方陷入两线作战,规定德军必须把主力部署在德法边境,阻止法国陆空军的攻势,并反攻法国北部。后被黄色方案取代,年6月初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地区后重新制定作战计划,仍以“红色”为代号。规定德军突破魏刚防线,分割和包抄英法军队,同年6月5日开始实施并取得成功。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避免纳粹德国再度越过边境发起进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自年代起开始沿隆吉永至贝尔福一线修葺大量永固防御工事,并称之为马奇诺防线。该防线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地堡、掩体、隧道等永固工事组成,彼此之间通过地下有轨电车相连接,其内部的炮位、壕沟、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但是由于北方的比利时王国坚决保持中立,因此马奇诺防线仅修筑千米,未能按照计划向北延伸至比利时边境。加上法国高层一直认为马奇诺防线北部有阿登森林、丘陵及默兹河存在会对德军装甲部队的通过造成严重阻碍,为法军争取足够的拦截时间,因此并未在此设下重兵防御。年8月26日波兰与英国签订《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此举标志着波兰被纳入到英国与法国的军事同盟框架内,后者将为维护波兰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提供保障。但是在5天后纳粹德国便开始执行白色方案,向波兰发起闪电战,波兰战役就此爆发。9月日英国和法国先后对德国宣战,但受到绥靖政策的影响让两国都没有为波兰提供任何有意义的军事援助。9月7日法军发动萨尔攻势,派遣部队自马奇诺防线向萨尔推进5公里,一路靠近到齐格菲防线边缘。但是在9月17日由于苏联越境入侵波兰,法军决定撤回马奇诺防线后方。此后法国、英国和德国开始一段几乎没有军事冲突的时期,德军戏称其为“静坐战”,而法国人和英国人则分别称之为“玩笑战”和“假战争”。

(三)齐格菲防线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在其西部边境地区构筑的对抗法国马其诺防线的筑垒体系,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工程组织托德机构负责,德国人称之为“西墙”或“齐格菲阵地”,其他国家多称之为“齐格菲防线”。构筑齐格菲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防线工程是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之后开始构筑的,至年基本建成。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0千米。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5~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著名的“龙牙”(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系统,主防御地带的最前缘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05mm要塞化远程重炮群(但年6月以后被撤出,用于英吉利海峡群岛的要塞)。与马其诺防线相比齐格菲防线的特点是大部分工事较小、结构较简单,但数量多达个,远超马其诺防线。该防线使用混凝土91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4倍,使用钢铁5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倍。

(四)该防线的缺陷中很多工事只有混凝土而缺乏用于防御重型炮弹的装甲钢板,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当时钢的紧缺造成的。同时很多战争后期的大型火炮无法安装在较小的炮座上(只能适应战争初期的小口径火炮),无疑进一步削弱该防线的防御作用。年9月德军在东面闪击波兰时,共有46个步兵师(包含预备队)依托该防线防御法军,但法军没有进攻。该防线与对面的马其诺防线,共同促成德法双方开战后长达8个月时间的著名“静坐战”。年西线战役获胜后齐格菲防线上的许多火炮和可移动武器被拉到大西洋堡垒上,使这条防线变得有些有名无实,到年才由部队充实起来。年8月24日希特勒曾下达改造防线的命令,以便应对更强的火力打击.主要工程预计由德国国家劳工组织(RAD)的14到16岁的孩子进行,一些当地人也被拉来参加改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挖掘反坦克壕,但是由于盟军巨大的空军优势让这些努力都失败了。年9月英、美盟军从西线向德国本土进攻时德军依托这一防线阻挡盟军的行动,12月美军以饱和轰炸和炮击支援试图突破但没有成功,直到年2月盟军重新发动进攻时该防线终被突破,至此该防线一共阻滞盟军5个月时间。齐格菲防线的宣传意义几乎和它的战略意义一样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被宣称为一条坚固的防线,一直影响到年。但到了真的面对它的时候无论是德国人还是盟军,都发现这条防线的大部分设计已经不符合当时的战场形势,尽管它起到了阻滞盟军的作用但显然不像德国人声称的那样坚不可摧。在防线有效抵挡着盟军的同时希特勒筹备并发动阿登反击战,这一举动抽调纳粹德国当时已经捉襟见肘的资源,其中包括部署于齐格菲防线的许多士兵。阿登反击战虽然对盟军造成巨大的震撼,但实际的战略意义却非常有限,盟军迅速重整旗鼓后轻而易举的碾过无人值守的防线。尽管齐格菲防线的设计已经部分落后于当时的战争,但如果不是希特勒无谋的豪赌它或许还能支持更长的时间,这也证明战术理论的基本在于不犯错而非豪赌。

(五)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德军统帅部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于5月初开始进攻。此时德军从北海至瑞士一线共集结16个师(其中10个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师),坦克余辆,飞机余架,另有运输机架。兵力配置上分为A、B、C三个集团军,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陆军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下辖第4、12和16集团军(共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和个摩托化师)。由第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翻越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实施突击,分割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由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荷兰、比利时国境至亚琛一线,作为右翼。突破荷兰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然后再向法国推进;勒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位于马奇诺防线正面,担负佯攻来牵制当面法军。德军在莱茵河地区还部署4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作为预备队,其中20个师作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听从于各集团军群的调遣,另外27个师则作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

(五)法国认为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必将进攻苏联,进攻法国至少要在四、五年之后。英国认为自己海军力量比较强大,因此主要负责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地面作战则主要由盟国承担。而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避免卷入战争,所以这些国家都还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同盟国的作战计划(代号:D计划)直到年月12日才最后确定,该计划由法国陆军总参谋长兼英法联军总司令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上将制定。D计划有两个方案,如果德军进攻比利时法军2个集团军和英军1个集团军应迅速进入比利时,在比军配合下坚守代勒河一线;如果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则以1个集团军依托工事进行防御,再以1个集团军为二梯队,随时增援。当时同盟国军队有法军94个师,英国远征军9个师,荷兰军10个师,比利时军22个师(其中个装甲师和个摩托化师)。还有坦克余辆,欧洲大陆上有飞机余架,英国本土还有1余架飞机可供使用。比军和荷军都部署在本国境内,英法联军10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1、2、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51个师),部署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部;第2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4、5集团军(共25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正面;第集团军群下辖第6、8集团军(共18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还有9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此外法军第10集团军部署在法国与意大利边境,未计算在内。

(六)年9月波兰战役胜利后纳粹德国开始策划对卢森堡、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的作战行动,10月9日希特勒下达第六号元首令,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随即开始制定进攻方案,由国防军陆军司令部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一级陆军上将担纲策划。10月19日哈尔德陆续提交代号“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该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采用的施里芬计划高度类似,即派遣一支强大的兵力攻克荷兰前往比利时北部,并在那里击败英国与法国的军队,尔后转道西南向巴黎方向进发。但是根据这一计划德军将动用西线超过三分之一的部队,而且预计到年才能向法国本土发动进攻。10月29日哈尔德提交修改后的版本,然而希特勒对于第二个方案仍不满意。除了希特勒之外A集团军司令官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一级陆军上将以及他手下的A集团军参谋长、白色方案实际策划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中将也很讨厌这个方案,在研究陆军司令部方案时曼施坦因指出德军的作战应当以位于中部的A集团军为核心,穿过防守薄弱的阿登森林发动奇袭,经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直抵色当,切断南北法军之间的联系,取得战役的主动权。年1月10日德国第七空降师的作战科科长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梅赫伦迫降,其携带的第二版本黄色方案文件也因此落入比利时情报机构手中。1月27日曼施坦因和其他新任将领前往柏林做报告时受到希特勒的单独接见,曼施坦因将自己的见解作了陈述,结果得到希特勒极大的认可。

(七)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它可能使德国装甲部队精锐遭到法军侧翼袭击并全军覆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正式采纳了曼施坦因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规定德军装甲部队主力将翻越阿登山区,步兵部队攻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然后再从西、北两方向进攻巴黎。在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正面时德军则组织佯攻,牵制当面之敌,等到主力攻占巴黎并推进至该防线侧后时再发起进攻,与主力前后夹击聚歼法军。年5月9日夜德国飞机对德国的一所大学城弗赖堡进行恐怖袭击,德国轰炸机投掷的爆破炸弹炸毁一所女医院,数百人被炸死和受重伤。德军统帅部把这次挑衅袭击归罪于比利时和荷兰空军,这次袭击成为德国国防军向中立国家发动进攻的借口,戈林关于轰炸弗赖堡的这个凶恶的命令是由德国空军第5大队在约瑟夫·康胡别尔指挥下执行的。年5月10日天刚破晓,大批的德军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00多公里的战线上负责右翼突击的德军“B”集团军群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大规模进攻,揭开西欧战役的序幕,5月10日卢森堡宣布投降。

(八)与此同时德国空军对海牙和鹿特丹实施疯狂的轰炸后在这两个地区投下4名伞兵,德国运输机和滑翔机向空降兵占领的机场运送德军官兵达2.2万人。在荷兰的第五纵队帮助德国伞兵和国防军第18集团军地面部队。在秘密间谍的帮助下乔装成荷军的德国破坏分子夺取默兹河畔奈梅亨地区的全部桥梁和穆尔杰伊克以南的2座桥梁,并且破坏荷兰防线前的灌注系统,5月11日德国空军实施密集轰炸后荷兰空军仅剩下12架飞机。5月12日下午穿过阿登森林的古德里安的个装甲师到达默兹河北岸,并攻下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5月1日德军装甲部队充分利用空军猛烈轰炸陷敌于极度混乱和惊慌之机突破荷军防线,与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伞兵会合。14日德军攻占鹿特丹,荷兰女王搭乘英军驱逐舰逃往英国,5月15日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宣布投降。德国人给英国和法国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对法国的进攻将按照稍作修改的“施里芬计划”,经过比利时和荷兰(即在北面)而不是经阿登山脉展开。可能因此甘末林命令联军第1集团军群按照“D”计划进入比利时以便向前推进,并占领代勒河地区。英法军队按照司令部制订的行军路线图开始行军,法比边境的地雷全被排除,雷栅也予开放。法军和英国远征军放弃原沿法比边界构筑的良好阵地,而向安特卫普、鲁汶、那慕尔地区推进,预计在该线可能与敌人遭遇,英法统帅部陷入德国设下的陷阱。英法统帅部从不真实的情况出发,认为德军将在“B”集团军群的北面实施主要突击,而且阿登山脉正面地段的地形不便机械化部队越过便在阿登山脉正面地段仅留下少量兵力,然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却以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恰恰在阿登山脉实施主要突击。

(九)正当比利时军队在同德寇艰苦奋战且英法军队穿过挤满比、法道路的大批逃难人群缓慢增援比军的时候,德国国防军的一个强大的装甲突击集团在南面向西推进。当时不论是在联军大本营所在地万湖,还是在巴黎都未对此引起注意,德军几百辆坦克、装甲车、汽车和摩托车的洪流冲入小小的卢森堡领土并沿山路拥向阿登山脉。A集团军群实际上并未遇到抵抗,即沿卢森堡和东南比利时领土前进多公里,盟军统帅部在阿登山脉投入00-架轰炸机对付。英军“喷火式”战斗机早于5月8日发现的克莱斯特坦克集群,本来有可能把这个集群封锁在山里。英国空军指挥部对在阿登山脉的克莱斯特坦克集群订有具体轰炸计划,但因征求英国内阁同意花了天宝贵的时间,结果未能定下这个轰炸决心,最终一架飞机也没有出现。法国骑兵沿阿尔隆和弗罗林维尔谷地对克莱斯特坦克实施的英勇冲击,但是他们被德军以火炮和机枪击溃。5月1日德军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击溃几个对其进行抵抗的法国师后,开始在吉维特至色当正面强渡默兹河。克莱斯特将军的坦克集群从正面突破后即向拉芒什海峡沿岸方向实施突破,盟军统帅部没有采取行动,军方向政府报告军队陷入的灾难性处境。5月15日一大早电话声惊动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是法国总统雷诺在打电话。他急促地对丘吉尔说:“我们被击溃了,我们失败了。通往巴黎之路被打开了。”做出如此惊慌的结论还没有根据,然而形势的确是极其严重。英法军法从比利时慌乱撤退,克莱斯特坦克纵队切断盟军在比利时的基本集团的后方的道路,继续向英吉利海峡推进。

(十)德国军队没有遭到严重抵抗,于5月19日夜突至索姆河口占领亚眠和阿布维尔,并前出至拉芒什海峡沿岸。在色当附近实施突破后德军坦克5天内即由东至西越过法国全境,同盟国的军队被打败。相当大的军队集团(包括法军第1、7、9集团军,戈特将军指挥的英国远征军以及比利时军的部队)共40个受到重创的师,在弗兰德斯和阿图瓦被切断与在索姆河以南的主力的联系。5月21日前盟军第1集团军群同第2集团军群之间的缺口,由50公里扩大至90公里。5月22日德军1个装甲师突至布洛涅及加莱附近,次日德军占领加莱,被俘获的英军达4人。5月26日英国海军下令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5月26日至6月4日盟军完成历时9天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继荷兰之后便是比利时,它也未能对法西斯侵略进行有力的抵抗。也像在荷兰一样柏林统帅部空投伞兵,伞兵们制造惊慌气氛,夺占默兹河上的桥梁和阿尔贝特运河的渡口,德军就用这种方法攻占似乎是不可攻克的埃尔宾-埃马尔要塞。由比利时法西斯头子德格列尔领导的希特勒特务进行积极的活动,在主张同法国结盟的艾伯特二世神秘死亡后利奥波德三世国王从即位起就执行亲德政策,他是废除法比同盟的倡议者,早在突然爆发战斗以前就已预先决定比利时的命运。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宣布投降,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1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占领巴黎。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6月20日贝当的维希政府向德国提出休战并且宣布投降。据统计整个战役期间盟军共伤亡5万人,万人被俘。德意联军共伤亡15.5万人,其中阵亡4.5万人、受伤11万人

静坐战

(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从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时到年5月德国真正进攻法国之间,西线那里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几乎没有放过一枪。于是德国的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而在西方人们也很快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假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从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时到年5月德国真正进攻法国之间,西线那里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几乎没有放过一枪,法国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正如那位英国将军富勒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对西线的静坐战这种情况时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则认为法国“多半不会”采取攻势,他得出的结论是法国方面会继续采取守势。西方的动向尚不清楚,从某些迹象来看没有真想打仗的意图,法国内阁缺乏果敢的气魄,英国方面也开始透露出在进行清醒考虑的迹象。过了两天希特勒发出了第三号作战指令命令作好准备,让德国陆空军部队从波兰调往西线,但是不一定就打。指令规定:“即使在英国和法国迟疑地启衅之后,我军地面部队或我方飞机每次越过西部国境以及对于英国的每一次空袭,都必须有我的明确命令。”战前法国和英国对波兰作过什么保证,在它一旦受到攻击时它们将是怎样做。英国的保证是泛泛的一般性的,但法国的保证却是明确无误的。年5月19日签定的法波军事协定对此曾有明文规定,该条约载明法国方面将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不出天的时间内逐步对有限目标发动攻势,如今总动员令已在9月1日宣布。

(二)条约还进一步规定一旦德国以主力进攻波兰,法国将从法国总动员开始后第15天起,以其主力部队对德国发动攻势。当波兰副参谋总长雅克林兹上校问到法国能够派出多少部队参加这一大规模的进攻时,甘末林将军曾经告诉他法国届时可以派出5个到8个师。但是年8月2日当德国对波兰的进攻眼看就要爆发的时候,那位胆怯的法国统帅却告诉他的政府说:“要到大概不到两年以后的-年之间他才可能发动一场真正的攻势,这是假定到那个时候法国能得到“英国部队和美国装备的帮助。”在战争一开始的几个星期内英国能派到法国去的部队确实是少得可怜的,一直到10月11日波兰战事已经结束个星期后英国才派4个师(15.8万人)到法国去,丘吉尔称之为“象征性的帮助”。富勒指出直到12月9日英国方面才第一次有伤亡,有一个外出巡逻的班长被击毙。富勒说:“自从莫利内拉和扎戈那拉之战以来还未见过这样不流血的战争。”后来当那些德国将领们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的时候,一致认为波兰战役期间西方国家没有在西线发动进攻是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西线对德军具有压倒优势的法军(最初的2个英国师直到10月初才部署好),为什么没有像甘末林将军和法国政府以书面保证的那样对德国发动进攻从而牵制住德军对波兰的进攻。

(三)具体说来原因还不少,首先是法国最高统帅部、政府和人民当中的失败主义情绪,其次是法国人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亡惨重、元气大伤记忆犹新,他们决心只要能够避免就一定要避免再遭受这样一场杀戮。直到9月中旬波兰军队的惨败使他们感到德国人不久就有可能把优势兵力调往西线,从而把法国最初取得的一点进展一扫而空,还有就是对于德国武器和空中优势的恐惧心理。法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坚决要求英国空军不去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是生怕法国工厂会遭受到报复性的打击,殊不知对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如果进行全力轰炸很可能会使德国遭到致命打击。许多德国将领后来承认这是他们在9月间最担心的一件事,从根本原因上来说对于法国为什么没有在9月间对德国发动进攻这个问题,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可能是最好的解答。他写道:“这场战争实际上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输掉。”年在慕尼黑的时候,年在德国重新占领莱因兰的时候,以及年在希特勒悍然不顾凡尔赛条约宣布实行征兵制的时候就输掉了。由于盟国方面几次可悲地畏缩逡巡,如今就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可是巴黎和伦敦却仿佛以为静坐不动就可能把那笔债躲过去似的。

萨尔攻势

(一)年5月19日在巴黎法方代表甘末林将军和波兰军事部长签署军事协定,根据法国和波兰的军事协定法国军队动员开始后天筹备大规模攻势,并必须有效地控制法国边界和德军防线之间的地区,进而深入德国防线。最重要的议题是来自法国的物质支持,法方于年7月完成交付的50辆雷诺R-5轻型坦克,同时当发生入侵事件或者大量德军士兵前往波兰的时候,法军被要求尽快采取行动使得敌军重新定向它的军队在一个新的战线。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法军被要求尽快采取行动使得敌军重新定向它的军队在一个新的战线。萨尔攻势包括大量的士兵和坦克火炮支援,在第4步兵师的倡议下一场雄心勃勃的正面进攻于9月4日发动。他们进展顺利,几乎所有的军事目标于9月7日完成。法国的进攻于当天在莱茵河谷开始,即法国对德国宣战4天之后。当时德意志国防军被集中进攻波兰,法军相对于驻守边界的德军有着决定性的数量优势,不过法军的行动对即将陷落的波兰起不了任何有效帮助。11个法军师面对德军微弱的反抗沿着萨尔布吕肯一带长2公里的地区前进,法国军队前进深入8公里,在德军撤离、没有任何抵抗的条件下攻占20个村庄。然而在法军夺取瓦恩特森林大约平方英里满布地雷的德国领土之后,三心两意的进攻被下令终止。德军拥有威力巨大的地雷并铺设在沿途的重要战略要点,地雷致死成为法军排名第一的丧生原因。法军遭遇到的一种地雷,之后被法国工程师复制改良,事实上用户指南都是直接翻译的德国说明书。

(二)著名的S型地雷是一种跳跃的爆炸装置,通过使用大量的小钢珠足以杀死20米范围内的敌人,这种革命性的装置正是大量猝不及防的法军殒命的原因。法军的装甲部队主要由雷诺R-5和雷诺FT-5轻型坦克组成,对这些战车的重要威胁来自于德军的泰勒地雷,该地雷也在战争中成功的证明自己。由埃尔温·冯·维茨莱本指挥的德军第一集团军由17个分队组成,其中10个为预备役分队组成并极度缺乏加农炮和火炮。第一集团军兵力相对较少也没有可用的装甲部队去抵抗法军的机械化部队,德军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撤退充当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多个陷阱的应用减慢法军前进的攻势,戒备森严的齐格菲防线则完全阻止法军的进攻势头,法军没有有效的方法去突破,对附近布雷巴哈的进攻也以失败而告终。这次攻势没有迫使德军向西线调兵,法军的全面攻击由40个师实施,其中包括1个装甲师、个机械化师、78个炮兵团和40个坦克营。9月12日英法战争最高会议首次聚集在法国阿比维尔,会议决定一切进攻行动将被立即停止。莫里斯·甘末林命令他的部队在德军的齐格飞防线前“不少于1公里”的地方停止,而波兰对此决定一无所知。相反甘未林通知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说他的一半师正与敌人接触,而法军的进攻已经迫使德意志国防军最少6个师从波兰撤走。翌日驻波兰法国军事代表团指挥官路易斯·筱柚将军通知波兰参谋长瓦茨瓦·斯塔契维奇将军,计划中在西部战线的主要进攻必须被推迟到9月17日至9月20日,与此同时法军师团奉命撤退到他们沿马其诺防线的军营。

(三)最初的作战指令是攻下并守住被征服的领土并挖掘建立第一道防线,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战事的扭转法国总参谋部另有打算。波兰军队几乎被击溃,德军部队也开始于9月14日转移到西面,同时附近德军的援军导致法国空军正在逐步失去制空权。法军的后备力量也没有准备,各个师部也或多或少地分散。法军于9月0日决定撤退,法军撤退的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法国工程师沿路在许多桥梁上埋下许多陷阱,许多反坦克路障和农用车被法军用来阻塞和保护村庄的入口。与此同时德军开始准备进攻并于10月16日发起反攻收回他们的失地,最后法军于10月24日返回法国,边界线恢复到战前模样。法国试图解决波兰部队围城之困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德军也在9月16日至17日从波兰战线调回精锐部队,重新拿回法军在撤兵后放弃的土地,两国边界回复战前状态,假战随之开始。两名驾驶MS.战斗机的飞行员在与德军Bf战斗机的对抗中被击落,莫拉纳-索尼埃MS.战斗机在战争初期是十分流行的法国战斗机之一,虽可靠、坚固但机动性强但是火力较差,但这不影响它受到飞行员的欢迎。

曼施坦因计划

(一)“曼施坦因计划”是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而北方则负责吸引法军注意,最后形成合围之势。此方案风险极大,但最终获得成功。德国二战初在兼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瓜分波兰后希特勒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的出路,他最初确定的西线进攻日期为年11月12日,后来由于天气和部分将领反对的缘故而一再推迟,最后又被定为年1月17日。年1月10日希特勒最终确定的开战日期的前一个星期,空军的一个少校联络官乘坐的飞机误入比利时并被迫降落,因此德军少校身上所携带的进攻西欧计划大纲也就很有可能已经落到比利时人手里。消息传到柏林后空军司令戈林暴跳如雷,相反希特勒却异常冷静。开始他想提前实施计划立即出击,突然希特勒想起前不久看过的“曼施坦因计划”,很快伦斯德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曼施坦因得到希特勒的接见。他让希特勒相信他的计划将是陆地上可以夺取全面胜利的途径,而其他的方案都为权宜之计。以前制订的进攻西线的作战计划基本上依据4年德法战争的方案,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计划规定由位于北面的B集团军群(总司令弗雷多·冯·包克)担任主攻,从比利时中部突破后自北面包围盟军主力,而位于南面的伦斯德指挥的A集团军群则将穿过阿登山脉的山林地带担任助攻。当时无论是德军最高统帅部还是盟军最高统帅部,似乎都认为德军的进攻就只能有这样一种方案,原因是阿登山脉易守难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步兵尚且难以通过,眼下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此险地发起主攻。

(二)但是曼施坦因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战争靠的是出奇制胜。如果你的作战计划已经被敌人猜中,那么你的主攻方向必然是敌军的重点设防区域,其结果就将是一场胜负难分的持久战。而对于这场即将进行的战争时曼施坦因却早已想出一个大胆方案,就是把主攻方向转到阿登山脉,因为这是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其基本设想是利用强大的坦克部队经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直抵色当,突破该区内的马其诺延长防线,直插大西洋海岸而将法国一分为二。在请教坦克专家古德里安后他确定大规模的坦克集群能够顺利通过阿登山口,曼施坦因说服伦斯德并向陆军总部递送一份经伦斯德上将批准和签署的备忘录,但是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却拒绝采纳曼施坦因的主张。围绕此事的曼施坦因与陆军总部发生激烈的争执,最后被调任为一个步兵军军长。年12月中旬最高统帅部指挥参谋部国防处长瓦利蒙持将军同曼施坦因谈话后认为曼施坦因的主张非常可取,于是他又向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约德尔将军提到它。曼施坦因的主张这才上达希特勒,不过希特勒并没有立即采纳,而只是把它作为预案之一放到一边。在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几次演习后“曼施坦因计划”终于得到确认,最后确定担任突击的两个装甲军(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和赖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组成一个装甲集群,由克莱斯特将军指挥,其中第19装甲军将担任安德内斯攻击战的矛头,而霍特的第15装甲军则位于集团军群右翼担任辅攻。年5月9日“曼施坦因计划”被付诸行动,由于英法等同盟国方面仍死抱德军会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路进攻的观念不放而按照“D”字计划进行防御,即同盟军的防御重点仍放在左翼。而在右翼则只留下几个战斗力较差的法国师,把守“不可逾越的阿登山脉”各路口处和前进道路上的要地,就这样“曼施坦因计划”取得巨大的成功,战役第一阶段德军就消灭法军三十个师。

法国战役

(一)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旦英法向德国进攻那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的话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旦开战那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自从德国于年9月入侵波兰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与盟军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欧陆上处于未交战的状态(被称为假战),阿道夫·希特勒曾希望法国和英国默许德国征服波兰并立即停战,因为德国的原物料储存量(需从外地进口)非常不足,德国的战争机器主要依靠自苏联的原物料,出于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希特勒对该情况感到不安。因此在10月6日他曾向英法两国提出和平建议,未等到两国答复在10月9日已为应对盟军否决其建议的可能性,希特勒也制定军事行动——《元首第6号特别训令》。法西斯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中包括两大行动,第一部分的“黄色作战”(攻打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和第二部分的“红色作战”(进攻法国本土)。

(二)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则并不完全赞同此计划。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通过集团军群司令冯·龙德施泰特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左翼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将担任主要突击力量的装甲集群巧妙通过地势险峻、被普遍认为装甲部队无法行军的阿登山区,从而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盟军防守薄弱地带。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拒绝将曼施坦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于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观念,这使布劳希奇非常厌恶,把他调任第8步兵军军长。但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见各新任军长之机将他的见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陈述,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陈述“简直像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与曼施坦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三)年1月10日1架德军梅塞施米特Bf飞机被迫降在比利时马斯特里赫特北面的马斯梅赫伦(梅赫伦事件),机上的乘客是德国空军的要员赫尔穆·赖因贝格尔,他携带一本最新版本的“黄色方案第2号方案”。赖因贝格尔无法销毁文件,该文件很快便落入比利时的情报机构手中。经常有人认为这一事件是德军计划进行重大修改的原因,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军事行动在1月0日被重新修订为“黄色方案第号方案”基本上符合先前的版本。1月27日曼施坦因被解除A集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并调任在普鲁士的军级司令,于2月9日在斯德丁开始他的指挥工作,这一举动是哈尔德为了消除曼施坦因的影响而作出的。曼施坦因愤怒的下属把他的方案提出以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在2月2日获得方案。曼施坦因被邀请于2月17日在柏林向元首个人解释他的建议,希特勒对该计划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下令按照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改变计划,这些构想吸引希特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提出一些能达至获得真正廉价胜利的希望。希特勒令弗朗茨·哈尔德再次更改计划,冯·曼施坦因没有进一步介入,哈尔德同意将主力(即所谓“战术突破力量”)向南转移。冯·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多大凭借(从一个防御性的角度来看),因为阿登地区密林遍布且只有恶劣的道路系统,它们作为入侵道路是不可靠的。但因此一定含有出奇制胜的元素,这对盟国回应最初设想的计划将是至关重要的,即法国和英国的主要精锐部队向北前进保卫比利时。为了有助于确保这种情况下德国B集团军将攻击比利时和荷兰,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是德军的主力以吸引盟军东移进入预定之包围圈和牵制它们在这里,要做到这一点现有10个装甲师中的个仍被分配给B集团军,但是哈尔德无意偏离既定的原则让A集团军的7个装甲师作一次独立的战略穿插。

(四)这让古德里安愤怒的是这一点最初在新的计划里被完全删去,“黄色方案第4号方案”在2月24日发出,默兹河在色当的渡河点应该是在入侵第8天被步兵师攻占,直到经过多次辩论后才改为让装甲师的摩托化步兵团在入侵后第4天于此建立桥头堡。突破和向英吉利海峡前进只能在第9天开始,中间5天的停留时间是为了让足够数量的步兵师可以追上与装甲部队建立一条连续的战线。即使适应更多的常规方法但新战略还是引发多数德军将领的抗议,他们认为如此集中力量在同一个位置上是不负责任的,穿插部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补给供应,而这些本已不足的补给路线更很容易被法军切断。如果盟军的反应也并不如德军的预期,该攻势最终可能造成灾难,不过他们的反对意见被无视了。哈尔德认为由于德军的战略地位似乎毫无希望的,无论如何即使是轻微的机会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也比完全不行动而战败为佳。适应性的变化还暗示,它会令盟军更容易些逃往南部。哈尔德指出如果这样德军的胜利会更轻松,因为这将是对已放弃低地国家协约国(是年英法联盟的俗称)在声誉上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外德军的战斗力将仍保持不变,将可以执行“红色方案”,之后全力进攻法国。然而这方面的决定将不得不推迟到成功地完成“黄色方案”后才作出,事实上德军的详细实施计划只包括头9天的行动,有固定的时间表以确定前进的通道。按照传统的“任务指挥”这依赖战地指挥官的判断和行动,这种不确定性对事件的实际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年4月出于战略原因的德军实施威瑟演习作战攻击中立国家丹麦和挪威,英军、法军和自由波兰军实施行动作为回应以支持挪威人。

(五)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个师,编成个集团军群)、辆坦克、2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然而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导致备战不力,盟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保守失算,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把比利时作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D计划盟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五国盟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美国作家德鲁·米德尔顿在其著作《用兵之道》中对法军在法国战役初表现有这么一段叙述:“二次大战初的法国战役中德国人比法国人有更大的干劲和魄力,虽然法国人是为保卫祖国而战,但是他们往往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他们一心只想从战争中脱身出来,好赶紧回家团圆。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冬天,军官团中许多人的强烈反共、亲法西斯的情绪对法国的崩溃起了作用。也就是在这个冬天我初次听到这样的话,宁要希特勒不要勃鲁姆(注:当时法国左翼政治势力的总统候选人)。”

(六)德国部署00万人参加该战役,年5月共个师中只有79个完成训练,另外14个师仍然直接参加战斗,主要是在C集团军和进攻荷兰的部队。除了其中9个师被部署在前线(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也有9个师作为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预备役师被部署在西方,有三分之一是不会参加战斗,四分之一的作战部队是来自40岁以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在西线的德军于5月至6月共部署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指派作战的预备队。门火炮可以作战,弹药库存可足够作6个星期的战斗。“德国空军”的部队将分为两组,共有架作战飞机、架运输机和50架滑翔机被部署支援B集团军,而另外架作战飞机被部署支援A和C集团军。后坠毁17架,一半以上为法军击毁,这个数据和后来不列颠空战相当。德国陆军部队分为三组:A集团军由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指挥,共有45个师(含7个装甲师),是实施决定性的行动,切断盟军在阿登的防线。它由个军团(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组成,它有个装甲军组成一个独立的“克莱斯特装甲集群”。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前进至默兹河,一旦建立桥头堡在河对岸的装甲集群司令部将解散,其个军将分别隶属第12和第16集团军;B集团军由费多尔·冯·博克指挥,共有29个师(包括个装甲师),任务是通过向低地国家推进和吸引盟军北部单位进入口袋,它由第18和第6集团军组成;C集团军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指挥,共有18个师,主要是防止从东面发起的迂回进攻,并持续对马其诺防线和上莱茵河发动小规模攻击,它包括第1和第7集团军。

(七)由于低出生率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一步下降,法国有一个相对于总人口的严重人力短缺问题,这还仅是德国的一半。为了弥补人力的问题的法国开行动员人囗使自己的武装部队西线兵力有万人,加上英国、比利时和荷兰的部队总共超过00万人。至5月10日共有9个法国师、22个比利时师、10个英国师和9个荷兰师在北部,总数为14个师(其中6个装甲师、24个摩托化师)。另外有22个师正在受训或在战时紧急情况下装备起来(不包括改组后的单位),其中有2个波兰师和1个捷克师。除了这些足额师外盟军有许多独立的小型步兵单位,荷兰有相当于8个师的独立旅和营,法国有29个独立的要塞步兵团。在法军中有18个师是由殖民地志愿部队组成(包括19个“B级师”),虽然是受过充分培训的单位,但在摩托化后仍有大量超过0岁的人需要接受再训练。最好的盟军部队是训练有素的英国师,其中有充分机动力和具有很大比例的职业军人,最严重缺乏装备的是荷兰部队。盟军部署在5月10日共部署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有1辆被承诺编入新单位加入战斗或由预备队拨出,另有0辆过时的FT-17坦克被送往前线,这让法国在前线共有辆坦克。他们有1.4万门火炮,盟军因此在地上享有一个明确的人数上的优势但在空中则处于劣势,法国空军共有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可提供架飞机,同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可提供92架飞机投入战斗。大多数盟军飞机是过时的类型,战斗机部队中只有英国的飓风战斗机和法国的德瓦蒂纳D.战斗机能够在一些接近平等的条件下抗衡德国的Bf战斗机。

(八)在“黄色方案”开始时法国的航空工业已达到相当的输出量,估计连预备队在内接近2架。然而由于长期缺乏零件而削弱了这支被弃置的机队,只有百分之二十九(架)的飞机可供使用,其中架是轰炸机。法军在东北部共有个集团军,第2和第集团军在东面防守马其诺防线,由加斯东-亨利·比洛特指挥的第1集团军位于西部地区,并将进入低地国家防守。在沿海地区的是法国第7军团,得到1个轻机械化(装甲)师的加强,第7军团的目标是通过安特卫普进入荷兰。在南面的是为数9个师的英国远征军,将推进到迪尔防线及防守在比利时军的右面地区。法国第1,得到2个轻机械化师的加强,以1个后备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将防守让布卢走廊。最南端参加前进到比利时的是法国第9军团,它必须防守在那慕尔和色当之间的整个默兹地区,在色当法国第2军团将成为行动的“铰链”及保持防卫地位。第1集团军共有5个法国师,加上在该地区其他盟军总数为40个师,他们的部队人数相等于德国A及B集团军人数之总和。但前者只需要面对为数18个师的法国第9和第2军团,因此将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为了增援受威胁的地区甘末林已留下16个师作为总部的战略预备队,其中2个是装甲师。这些名义上而言是“预备”师,实际上包括高质素的部队,其中大部分是在和平时期的现役师,因此不能与德军只受过一半训练的预备役师相比。所有已被动员的法军师被正式列为A或B级“预备役师”,虽然其中大部分直接增援在前线的军队。

(九)年9月比利时和荷兰仍然保持中立,只要有可能通过坚持严格的中立政策,他们试图避开战争。虽然他们秘密安排与同盟国进行合作以对付德国入侵其领土,他们没有公开作好准备。法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莫里斯·甘未林在该月建议盟军应利用德国被捆绑在波兰的事实,应抢在德国之前占领低地国家,但是这一建议未被法国政府采纳。年9月象征性的萨尔攻势只是名义上履行战前保证波兰而由西方执行救援的攻击,法军士兵在10月撤出前向萨尔前进5千米(英里)。在这个时候法国已部署98个师(但有28个是后备或要塞师)和辆坦克对抗德军4个师(其中2个预备役师)及德军没有任何坦克,当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首长威廉·凯特尔判断法国军队很容易就能够突入德军防卫薄弱的西部防线。10月以后法国决定在年不采取主动行动,虽然法国军队的大部分在20世纪0年代已被设计为针对进攻作战。盟军认为即使没有东部战线德国政府可能会因封锁而出现不稳定,这种情况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过,如果在纳粹政权没有崩溃下出现这样情况的可能性似乎也越来越容易。年时盟军将执行一个巨大的现代化和扩军方案以发挥在对纳粹德国的战争中,以现有军工生产的优势建立压倒性的机械化部队,其中包括大约24个装甲师,以在年夏天实施一个决定性的攻势。如果低地国家该日期时仍然没有承诺参加盟国的行动,同盟国如有必要可打算坚决破坏其中立。

(十)显然德国人会先发制人,因此战略上必须对此万一出现有所准备,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都没有预期波兰能如此被迅速击败和德国的快速胜利令人不安。大多数法军将领赞成采取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不认为德国的意图是可以准确预测,大部分部队应预留在一个中心位置(即巴黎北部)以备不测。如果德国人确实明显的通过佛兰德之路线前进,他们只应留在法国北部,因为他们的步兵是疲惫不堪及缺乏供应。然而如果他们试图攻击盟军战线的中路,这些盟军的预备队将具备理想的优势以阻止德军前进。如果德军通过瑞士前进,该预备队将成为唯一的手段来应付这样的突击。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后法国政府旋即垮台并且分裂,主要是继续留在法国本土由菲利普·贝当元帅所组成的和平派政府,和在英国由夏尔·戴高乐所建立的流亡政府,当时全世界除了英国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支持戴高乐。年6月21日贝当的维希法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休战,此役盟军共伤亡5万人,万人被俘。德意盟军共伤亡15.5万人,其中阵亡4.5万人、受伤11万人。根据停战协定法国被分为“占领区”和“自由区”两部分,占领区占全国领土60%,由德国直接占领。但是巨额的占领费则由法国支付,保留法国在占领区的一切行政机构,管理权仍属于法国。自由区占全国领土40%,德国无权干涉。法军本土削减到10万人,只可以驻扎在南部。

(十一)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Ju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大规模进攻,揭开入侵法国的序幕。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荷、比军队的慌乱,紧接着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趁乱发起猛攻。由于伞兵部队已经占领各要道,B集团军群的进展颇为顺利。德军B集团军群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突破,致使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越过法比边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挥所里焦躁不安地等着前线的消息,当他听说英法主力已经出动时高兴得都要哭了。兴奋地对周围人说到:“他们正好掉入我们的陷阱!我就是要他们相信,我们仍在执行原定那个‘黄色方案’,仍尊奉施里芬的主张。他们上当了,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面。”博克的B集团军群吸引英法主力时勒布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正在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年5月10日凌晨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伦德施泰特德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仅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伦德施泰特上将打头阵的是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兵团,该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赫尔曼·霍特的第15装甲军和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乔格·汉斯·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作为克莱斯特装甲兵团的主力和先锋部队编有个装甲师,而第15和第41装甲军仅各辖2个装甲师。

(十二)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年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当天夜里他们便开始紧张的渡河准备。德国人强渡马斯河是法国之战的关键,在以后5个星期中还有其它同样大胆的行动,但是没有那一次能对事态发展产生过这样惊人的影响,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个装甲师全部投入进去。年5月1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精神发生瘫痪现象。下午4时德军分乘数百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马斯河,下午5时0分德军终于在马斯河南岸上获得一个立足点,接着德军工兵立即开始架设浮桥。到了下午8时古德里属下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法军阵地突入相当纵深,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午夜全部渡过马斯河,同一天赫尔曼·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埃尔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马斯河。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法这才感到形势严重。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14日下午马斯河上空爆发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英军布伦亨轰炸机(布伦海姆式轰炸机)和法军最新式的布雷盖轰炸机(布雷盖19B2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直扑马斯河而来。德军5个联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双方投入的飞机各有余架。从中午到天黑登陆场上枪炮声连绵不绝,双方战斗机上下翻飞、相互追逐,不时有飞机中弹起火,拖着黑烟下坠。

(十三)英法飞机胡乱投下的炸弹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冲天的水柱,德军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断以猛烈火力射杀低空潜入的英法飞机。密集的地空火力网令英法飞机成了扑火飞蛾,一批批闯来,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战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损失惨重的英法飞机悻悻败走,德军渡河浮桥大都完好无损。此战德军击落英法飞机数百架,其中仅德第二高炮团就包办架。英军派出的飞机损失60%。《英国皇家空军史》称:“再没有比这种自杀性的战斗造成的损失更令人痛心的。”这一天被德国人称为“战斗机日”,在这以后英法空军只敢在夜间升空活动,战区制空权被德国人牢牢控制住。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其威力与速度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法国陷入惊慌失措之中。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沮丧地给5天前才接替内维尔·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打“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为进一步探明战局真情和给已经感到绝望的法国领导人打气,年5月16日丘吉尔从伦敦急飞巴黎。据丘吉尔回忆:“差不多他一见到法总理雷诺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识到局势比他想到的还要糟得多,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尔问甘末林“战略预备队在哪里?”甘末林摇摇头、耸耸肩说:“没有战略预备队!”,丘吉尔听后简直傻了眼。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盟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克莱斯特曾两度下令古德里安暂停前进,但他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以至于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法军士兵,都不愿耽搁时间下车去俘虏。仅用扩音器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目标是直抵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刻尔克地区。年5月20日古德里安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这时的德军统帅部也没有料想到在法国境内的战斗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因此一时不知怎样部署兵力才好。等到次日他们才给坦克部队下令,由阿布维尔向北推进,以占领海峡诸港为目标。

(十四)古德里安一接到命便立即决定第10装甲师向敦刻尔克前进,第1装甲师向加莱前进,第2装甲师向布洛涅前进。古德里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团军构成的从色当到法国西海岸的进攻线,已经切断法军从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博克的B集团军已攻占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万馀英法盟军主力的左翼实际上已处在德军的深远包围之中,眼下对方得以逃脱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刻尔克在内的法国北部的几个海港。因此他一定要迅速占领这几个海港,以彻底切断对方的海上退路。年5月2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先后占领布洛涅和加来,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刻尔克还有10英里,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刻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古德里安等人踌躇满志,决心率领他们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刻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希特勒担心装甲师团消耗过大,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盟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盟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年5月26日到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十五)对于希特勒这一让人费解的命令,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迷。一种说法认为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国人一马,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人情有独钟,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他这次放走英国人是想给英国人一情面,为日后和谈留一条退路。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覆没,法军0个师和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法军新任司令马克希姆·魏刚拼凑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编成个军团(第6、第7、第10军团),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东西长00英里的魏刚防线,以17个师守马奇诺防线,两条防线连在一起企图阻止德军南下。德军在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后德军统帅部制定代号为红色方案的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德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德军兵力达17个师之多,其A、B两个集团军迅速改组完毕。博克的B集团军(辖6个装甲师)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实施突破;伦德施泰特A集团军(辖4个装甲师)为左翼,向埃纳河作正面突击。年6月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猛烈轰击,年6月5日拂晓博克的B集团军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年6月7日隆美尔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军团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年6月8日隆美尔师进抵塞纳河畔,年6月10日隆美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年6月12日被迫向隆美尔投降。在B集团军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德施泰特德A集团军也于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法第6军团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似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的法军俘虏丧魂落魄地把枪支扔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

(十六)魏刚后来心情沉重地写道使他最感触目惊心的就是德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法军士兵产生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年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观。年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巴黎。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奇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A、C两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占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此战名德军阵亡,另有14人受伤、人失踪,伤亡人数总计15.6万人。德军消灭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赶走英国军队。盟军共损失229人(含被俘),伤亡包括死亡或受伤,如下:法国9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英国人阵亡、受伤或被俘;比利时人阵亡或受伤;荷兰人阵亡或受伤;波兰人阵亡、受伤或被俘;捷克1,人损失,包括人阵亡。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zrzy/108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