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流浪的花田君
十分钟读懂英国王朝史
拜登登基,万事已了,保守主义者是虽然步入低潮,但是也不能整日空天抢地,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回归生活,然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游走串联,广而告之,不能让激进分子继续蚕食我们的阵地。所以,大家各安天命,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最好,就是最好的反击局面之一。那么,花田君也暂时回到书斋之中,躲进小楼成一统,继续读书。苦无灵感,那么久把最近读的,如今颇具盛名,被袁腾飞和罗振宇等老师联袂推荐的,80后青年翻译家陆大鹏先生翻译的三卷本英国中世纪史,英国青年作家丹·琼斯编著的《金雀花王朝》和《空王冠》的读书心得奉送大家。此书不仅令花田君对纷繁复杂的英国中世纪王朝史有了提纲挈领的概念,更是让我对整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发展有了长足的了解,可谓受益匪浅。今天给大家和盘托出,也希望对喜欢欧洲王朝历史的人有所裨益。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欧洲同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主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朝更替基本上很少有血缘关系(隋唐除外),都是臣子下克上,或者是农民造反上位,再而是外族入主中原,而欧洲的王朝,主张血统一致,基本上都是自始至终,有一条清晰的贵族传承流水线。大家各司其职,虽然也有农民起义,但是农民起义完全不是为了推翻王朝为目的,而单纯是为了发声,故而其规模和烈度,根本不能同中国的农民起义相提并论。而贵族之间因为相互通婚,导致无论宗室成员还是封建贵族,基本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血缘联系,这就导致了贵族和平民有一条界限清晰的鸿沟,大家都无法越雷池一步。王朝兴替其实都是贵族之间的博弈。一旦君主绝嗣,那么贵族继承的优先顺序也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所以导致为了皇位打破头的局面并不常见。当然还有一层关系,就是欧洲的王权受到教权强有力的挑战和限制,并没有中国皇帝一言九鼎的豪气,争夺教皇之位的阴谋诡计,远比争夺皇位来的毒辣。法国在15、16世纪才开始逐步完成国家王权的统一,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普鲁士之前根本就是一盘散沙,奥匈帝国更是几个民族多元君主,相比来讲,英国是最早完成像模像样的中央集权,并且在12世纪就有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为完成英国统一的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英国日后能够蓬勃发展的良方。在中国,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极大限制了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在欧洲恰恰相反,也许,这可以说是西方的一种“落后”,或者“后知后觉”吧。
(英国贵族被迫约翰国王签订大宪章)
英国王朝中世纪的标志,就是年著名的“诺曼征服”,在此之前,英格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王国市场。英国早期历史,可以赘述到古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著名的“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曾经远征英国,最后在今天英格兰北部建立了哈德良长城,基本上把英格兰地区纳入统治,英国也随着罗马帝国的兴衰而演变,终于也随着罗马帝国一起改信了基督教。当罗马帝国被蛮族入侵而分崩离析之时,著名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侵入英格兰,建立了若干小王国,这也就是英美澳等地颇为骄傲的,宣称自己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裔。
其实,盎格鲁撒克逊人对英国的贡献,到现在为止所剩无几,因为去古太远,很多因素已经并不可考,唯一可以可圈可点的,是发明了远古英语,或多或少是当今英语的鼻祖,不过若非专业训练,当代普通的英国美国人,估计也看不太懂远古英语。
(盎格鲁萨克逊人建立的王国)
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后的两位君主,在英格兰至今还颇为著名,一位是“忏悔者爱德华”,因为其笃信上帝,没事就忏悔,因此得名,最后被诺曼征服的威廉在战场上杀害,仍然不忘忏悔。这是英国第一个封圣的皇帝,因为其宗教热忱,大大启迪了后代英国君主,以至于后代,灭其国的金雀花王朝,也兴起了对忏悔者爱德华的崇拜,很多皇帝也都叫爱德华。
(忏悔者爱德华)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末代君主是哈罗德,被称为“黑王爷”,最后兵败战死,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灭国。而入侵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诺曼征服”的威廉。诺曼人就是现在法国的诺曼底,当时法国各地诸侯林立,法王只有大巴黎地区可以控制,各地都是封建贵族,而诺曼人的祖先据说是北欧的维京人,因为连年来到法国劫掠,甚至鸠占鹊巢,法王无奈,封了入侵的维京人在此地长期居留,所以有了“诺曼底”的名字。威廉在公元年入侵英格兰,灭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并且因为其在法国的诸多领地,所以他建立了横跨海峡两岸的庞大王朝。这就是诺曼王朝,也即是金雀花王朝的开始。因为其皇族小儿,帽子上别了一朵金雀花,看上去非常俊美,所以王朝后来以金雀花为国徽,后世也以金雀花王朝说出。
其王子亨利即位之后,东征西讨,占据了今法国几乎一半领土,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狮心王”理查,理查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加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且击败了萨拉丁,在基督教世界可谓当时的扛鼎人物,通过谈判,让十字军再度占领了耶路撒冷。但是狮心王理查却在归国途中中计,被神圣罗马帝国俘虏交给恨他入骨的法王,法王以此要挟来换取其在法国的领地,这是狮心王颇为恼火的事情,最后狮心王理查也在法国的战斗中中箭而死。
而理查的弟弟也必须大书特书,就是著名的“无地王”约翰,这个绰号有两层意思,一是他出生之后,老爸没有给他封地,二来他即位之后,多次征讨法国结果都是大败而回,丧地赔款,惹来众怒。因为他屡败屡战,经常搜刮民脂民膏,最后贵族联合,逼他签订了《大宪章》,后来成为英国几百年后限制王权,光荣革命,君主立宪的基石,其历史意义之深,想必大家心知肚明。因为约翰昏庸无能,后来英国国王没有一个再以约翰命名,这个约翰可谓“独树一帜”了。
(无地王约翰)
金雀花王朝后来的君主都可圈可点,亨利二世三世,和爱德华二世三世,都是独当一面,戎马倥偬的明君,尤其是爱德华三世,开启了英法百年战争,并且在初期的阿加西和普瓦捷大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法军,两场战役都让法国损失惨重,英国的长弓手名扬四海。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并非延续百年,而是打打停停,涌现出了不少名将,譬如爱德华三世的王储黑太子(因为总是戴黑色头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爱德华三世寄予厚望。结果天不假年,造化弄人,黑太子早亡,爱德华三世泣不成声,毅然决然传位给黑太子的儿子,自己的孙子理查二世。结果这样的结果气坏了老皇帝的另外两个儿子,兰卡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两位公爵联手篡位,将理查二世废掉暗害,兰卡斯特公爵亨利矫诏称帝,史称亨利四世,兰卡斯特王朝开始。
因为亨利四世乃篡位称帝,并不能服众,各路豪强纷纷站队,王权旁落,英国开启了50多年的内战,是英国历史最为黑暗的时期,除了亨利五世在法国战场上取得了阿金库尔战役的大胜之外,其余的战斗都在英格兰本土进行,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兰卡斯特王朝传位三代,就被昔日的盟友约克公爵灭掉,建立约克王朝,结果约克王朝传位两代,昔日兰卡斯特亨利五世的遗孀,后来被英国历史上“最俊美的男人”欧文·都铎所俘获芳心,生下的孙子亨利·都铎,带兵攻灭了约克王朝,建立了著名的都铎王朝,这前前后后几十年,被英国历史上称为“空王冠”时期,因为兰卡斯特以红玫瑰为族徽,而约克以白玫瑰为族徽,所以又称这段时期为“玫瑰战争”。
亨利·都铎建立之后,妻子亨利八世想要离婚,被教皇叫停,亨利大怒,此时欧洲大陆正在如火如荼的掀起宗教改革运动亨利八世也脱离天主教自立门户,创建英国国教,亨利八世自任教主,从此开启了英国后百年之内的纷扰。亨利八世儿子早夭,只能传位给自己的妹妹和女儿,出现了多次天主教与英国国教之间的反复,比如“血腥玛丽”要恢复天主教,大开杀戒,最后王权落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手里。该女王是天才的外交家,纵横捭阖,并且发展海军,英国逐渐和荷兰并驾齐驱。但是该女王一生未婚,她死后都铎王朝绝嗣,王位只能传给她的侄子,也是苏格兰国王的詹姆斯来接任。都铎王朝时间很短,马上过度到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詹姆斯在苏格兰成为詹姆斯六世,而在英格兰称为詹姆斯一世,因为苏格兰和英格兰为世仇,所以詹姆斯一世到了两地边界,要戴双王冠,以示公允。
斯图亚特王朝的历史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在高中历史课本上都有详细描述,詹姆斯一世的儿子就是倒霉的查理一世,因为总是扩大税收,想要打仗,被贵族联手推翻,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克伦威尔称为护国公。但是英国人从来都不是激进分子,总觉得个人独裁还不如君主统治,克伦威尔死后,议会拥戴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也是无能之辈,死后其弟詹姆斯二世继续执政。但是詹姆斯二世笃信天主教,想要在英国复辟天主教,这当然遭到全体贵族和教士阶层的不满,他们联手发动政变,于年废了詹姆斯二世,拥戴从荷兰远道而来的威廉和玛丽夫妇,成为英国共主,这就是著名的“共荣革命”。从此法律明文规定,天主教的人不能担任国王和重要公职,从此英国的政局和宗教才终于稳定。
威廉和玛丽没有儿子,死后传位给女儿“红头发安妮”,结果安妮也没孩子,斯图亚特王朝绝嗣。英国议会选来选去,终于从德国的汉诺威公爵中选取了乔治,来继承王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延续至今的汉诺威王朝。乔治本人都不会说英语,只会说德语,经常不问政事,总是在德国厮混,最后到了他的孙子乔三时期,才彻底搬回伦敦,政局稳定。日后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国力蒸蒸日上,自不必提,日后的英国历史大家想必便谙熟于胸了。最后因为在一战时,德国是英国的敌人,王室为了避嫌,才将之前的“汉诺威”改为城堡的名字“温莎(Windsor)”,汉诺威王朝改称为我们现在熟知的温莎王朝。如今温莎王朝的女王身体康健,在花田君的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英国再一次的改朝换代了。
从罗马到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经历了金雀花——兰卡斯特和约克王朝(玫瑰战争)——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到如今的温莎王朝,一条主要的贵族脉络清晰可见,希望本文对大家粗略了解英国历史有所裨益。在此预祝吾王万寿,边民田氏纳福叩拜。
上帝保佑吾王!
————年1月24日晨于澳洲忘言草舍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dxdm/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