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03


第二部分过去社会

第二章复活节岛的薄暮

一、神秘的采石场

在我曾经到过的地方中,从来没有什么像复活节岛上著名的,雕刻巨大石像的拉诺拉拉库采石场那样给我留下魔鬼般的印象(参见图5)。首先,这座岛屿位于世界上最偏远的人类栖息地一隅,往东英里是距离该岛最近的智利海岸,往西英里是波利尼西亚的皮特凯恩岛(参见地图3)。年,我从智利乘坐喷气式飞机前往复活节岛,航程超过5个小时。地平线前面是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往下看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就在太阳快要落下来的时候,朦胧的暮色中,前方终于依稀可辨一个低微的点,那就是复活节岛。我曾担心能否在夜色降临之前找到这座岛屿,万一飞快了,错过复活节岛,我们乘坐的飞机是否有足够的燃料返回智利。在几个世纪以前,巨大快速的欧洲船舰尚未被发明,这是一座几乎不可能被人类发现,并且居住下来的岛屿。

拉诺拉拉库是一座直径约为码的环形火山口。我沿着一条陡然上升的小径,从火山下方的低地平原走到火山口,又顺着陡径下到火山口底部的沼泽湖,其附近现已无人居住。座石像四下散落在火山口内外。这些石像清一色都是长耳朵无腿的男性人类躯干,大部分有15到20英尺高,最高的石像可达70英尺(高于一般现代的五层楼房),重约10至吨。遗留下来的运输通道尚可辨认,从火山口较低边缘处穿切而出,三条25英尺宽的通道分别向南、北、西散发开去,直抵复活节岛海岸,其中最长可达9英里。97座石像散落在路上,似乎是在采石场出来的运输途中被遗弃了。沿海岸大约有多处石头平台,偶尔也有几个在内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平台以前曾用于摆放座石像或类似的东西。几十年前,这些石像并不是全部都竖立着的,而是被推倒在地,故意被毁坏,弄断头部。

从火山口放眼望去,我能看到最近最大的石头平台(被称为阿胡汤加瑞奇),上面有15座被摧毁的石像。考古学家克劳迪奥?克里斯提奥向我描述了在年如何用能吊起55吨重物的起重机将这些石像重新竖起来。对克劳迪奥来说,即便使用了现代机械,这项工程仍然极具挑战性。因为阿胡汤加瑞奇基上最大的石像重达88吨,而生活在复活节岛上的史前波利尼西亚人不但没有起重机、轮子、机器、金属工具,也没有驮畜;除了人力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可用于运输和支升起石像的工具。

采石场上的石像分别处于不同的完工阶段。有些仍然依附在被凿刻的基石上,石像轮廓隐约可见,但是手和耳朵这样的细节还未显现出来。有些完工的成品已从基石上分离开,躺在相隔不远的火山斜坡上;有的则立在火山口里。这让我产生了一种阴森诡异的感觉,就像在工厂上班的工人突然因为某种奇怪的原因全部扔掉手中的工具,弃工作不顾,夺步而出,留下一座座处于不同进度的石像。采石场的地上还四处散落着雕刻工具,比如鹤嘴镐、凿子和锤子。石像基石上还有工匠们用来站立的沟槽,以及悬挂装水葫芦的凿口。火山口上一些石像的外表有被故意破坏或者损毁的迹象,似乎是相互仇视的工匠在故意破坏对方的作品。在一座石像下面还发现了一根人类手指骨,这可能是石像搬运工粗心大意的结果。那么到底是谁雕凿了这些石像呢?为什么费九牛二虎之力来凿刻它们?工匠们又是如何搬运、竖立起这些巨大的石块?为什么最后又把它们推倒在地?

荷兰人雅各布?罗泽维恩发现了复活节岛,而早在这位欧洲探险家到来之前,岛上这些神秘的事物就已存在。当时罗泽维恩跟随三支船舰组成的欧洲船队,从智利横穿太平洋,在海上漂流了17天,最后于复活节日(年4月5日)发现了这座岛屿。该岛因此被命名为复活节岛,并一直沿用下来。罗泽维恩上岸后自忖:那些波利尼西亚人将如何欢迎他这位远渡重洋的欧洲人?我们现在知道从最近的位于西边的波利尼西亚岛屿到达复活节岛至少需要好几天时间。所以当罗泽维恩和其后的欧洲到访者们发现岛上居民惟一的渡水工具是几只漏水的小木筏时大感惊讶。这些木筏长不及10英尺,最多也只够放下一到两个人。罗泽维恩记载道:“他们的船非常简陋脆弱,岛民巧妙地将当地植物搓成细绳,然后把小型木块和轻木材连起来做成木筏,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填嵌缝隙,也不知道什么可以用来做填嵌的材料,因此这些木筏很容易漏水。一遇上漏水,他们就不得不用一半的时间来舀去进入船腹的水。”这一大群人到底是如何带着他们的作物、鸡和饮用水坐在这种渡水工具里,航行两个多星期到达复活节岛?

罗泽维恩对岛民们如何竖立起石像这一问题百思不解,后来的造访者包括我在内对此也深感疑惑。在此引述罗泽维恩的日志:“我们看到石像后大为惊诧,实在无法理解这些人在缺乏厚重木材和粗壮绳索的情况下如何竖立起30英尺高的巨型石像。”罗泽维恩认为不管这些岛民到底用何种方式,他们都需要厚重的木材和结实的绳索,但他看到的复活节岛却一片荒芜,不但没有任何树木,灌木杂草也最高不过10英尺(参见图6、7)。“从船上远眺,起先我们以为复活节岛是沙地,实际上是枯萎的干草和焚烧后的植物给我们带来荒凉和贫瘠的印象”。那些应在此地的树木到底发生了什么?

雕刻、运输和竖立这些巨型石像需要一个复杂且人口众多的社会,同时也必须仰仗富足的环境。18、19世纪早期造访过复活节岛的欧洲人估计岛上约有几千个岛民,但是从这些石像的数量和巨型体积来看所需要的人力远多于此。那些大量的人到哪里去了呢?凿刻、运输和竖立这些石像无疑需要许多不同专业分工的工匠,他们又是靠吃什么来生存?罗泽维恩看到复活节岛上没有比昆虫更大的本土动物,除鸡以外也没有其他家畜。复活节岛上分散的自然资源需要一个复杂的社会来进行分配。采石场在岛东,而制造工具的最佳石材却在西南面,西北面有最适合捕鱼的海滩,南面则有最好的农地。采集和分配岛内所有的资源需要一个能够进行经济整合的系统,在这个贫瘠的荒芜之地这一切是如何达到的?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所有这些谜团困扰了世人将近三个世纪。许多欧洲人难以相信岛上的波利尼西亚“野蛮人“能够凿刻出这些石像与美丽的石头平台。挪威探险家托尔?海耶达尔不愿意将这种才能归结为从亚洲扩展出来的波利尼西亚人穿越西太平洋后的成就,而认为是南美印第安人跨过东太平洋,给复活节岛带来了先进的旧大陆文明。海耶达尔著名的康奇基号[1]〖〗[1]海耶达尔为了证明复活节岛的文明来自南美印第安的史前文化,他按照公元前秘鲁印第安人的造船法建造了一艘命名为康奇基号的木筏,于从南美的秘鲁出发,在海上漂流了日,航行公里。--译者和其他木筏航行意在证明这种史前越洋接触的可能性,也为古埃及金字塔与南美印加帝国的巨大石雕互有关联提供了依据。我对复活节岛的兴趣源于40年前读到的海耶达尔康奇基号的故事,以及对复活节岛历史的浪漫解释。此外,埃里奇冯?丹尼肯,这位相信外星人曾造访地球的瑞士作家提出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是拥有超现代工具超智慧的外星人所为,它们曾被困在复活节岛,最后得到解救。

关于这些神秘的事物,目前的舆论认为被扔在拉诺拉拉库的石镐和其他工具与石像有关系,而非假想的太空工具。另外来到复活节岛的是波利尼西亚人,而非印加人或埃及人。它的历史与康奇基号木筏探险和外星人假说同样传奇精彩,而且与当今世界发生的事件更密切相关。复活节岛的历史也非常适合做本书这一系列过去社会部分的引子,因为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爆发生态灾难时的情况。

二、复活节岛的地理与历史

复活节岛呈三角状,完全由三座相邻的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相隔时间约从几百万年前到一百万年前不等,自人类占据复活节岛以来,火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岛上最古老的珀伊克火山爆发于60万年前(也许是万年前),现在位于三角形的东南角,而其后爆发的拉诺考火山位于西南角。大约20万年前,踞于岛北最年轻的泰瑞瓦卡火山爆发,喷薄而出的岩浆覆盖了全岛95%的面积。

复活节岛的面积为66平方英里,海拔英尺,以波利尼西亚的标准来看,算是最小的。岛上地势平坦,没有游客所熟悉的夏威夷岛上的深谷。除了陡峭的火山口边缘和火山锥,我发现从岛上的任何一处呈直线前进都能安全抵达附近另外一个地方,而这种走法在夏威夷或马克萨斯岛肯定会很快跌入悬崖。

复活节岛位于南纬27度,属于亚热带,与赤道的距离大约等同于北半球的迈阿密和台北。复活节岛上气候温和,火山灰又使得土壤肥沃丰厚。这种上天的眷顾本应该使复活节岛成为小型天堂,而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问题丛生。然而对岛民来说,复活节岛的地理环境还是具有一些挑战性。比起欧洲和北美的冬天,岛上的亚热带气候要相对暖和;但跟大多数位居热带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相比则要冷得多。在波利尼西亚有人居住的岛屿中,除了新西兰、查坦群岛、诺福克岛和拉帕岛,大多数岛屿都比复活节岛更靠近赤道。因此一些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主要热带作物,比如椰子(直到现代才被引进复活节岛),在复活节岛上就长得很不尽如人意。复活节岛周围海水的温度太低,不利于能吸引鱼类和贝类的珊瑚礁生长。巴利?罗雷德和我在泰瑞瓦卡和珀伊克四周散步时发现复活节岛上风很大,这给古代或今天的农民带来不少麻烦。近年来岛内引进了面包树,大风将尚未成熟的果实吹落在地。复活节岛孤立的环境意味着这里不但缺乏珊瑚礁鱼,而且一般的鱼类也不多,只有种。相比之下,斐济则有上千种鱼类。所有这些地理因素致使复活节岛的食物来源比其他太平洋岛屿都要少。

复活节岛的另外一个地理环境问题是降雨。岛上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50英寸。如果按照欧洲地中海地区和加利福尼亚南部的标准来看,这种降雨量应该算丰富,但低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标准。另外岛上火山土的渗透性又极强,由此导致淡水供给有限。在泰瑞瓦卡的山坡上有条间歇性的小溪,在我造访之际正处于干涸状态。另外三个火山口底部有池塘和沼泽地,其他水源还包括采自地表潜水位的水,以及从近海和潮间带涌上来的淡水。不管怎样,复活节岛上的生活和灌溉用水足够使用,但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虽然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复活节岛民是典型的源于亚洲的波利尼西亚人,而非美洲人,但海耶达尔和冯?丹尼肯对此仍不予置信。岛民的文化(甚至包括石像)也来自波利尼西亚文化。,库克船长对复活节岛进行短期访问,与他随行的大溪地人能够与当地岛民进行言语沟通,库克船长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复活节岛民的语言属于波利尼西亚语系。更确切的是,他们讲的是类似于夏威夷和马克萨斯的东波利尼西亚方言,最接近于芒阿雷瓦人的早期方言。复活节岛民们所使用的鱼钩、石斧、鱼叉、珊瑚锉和其他工具都具有典型的波利尼西亚风格,特别类似于马克萨斯的早期样式。许多复活节岛民的头盖骨呈现出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即摇椅式下颌。对12具埋在石头平台下的骸骨进行DNA检测后,科学家们发现所有12个样本都和大多数的波利尼西亚人一样,呈现出9bp序列缺失和3个碱基置换。这3个碱基置换中的2个并不存在于美洲土著人身上,因此海耶达尔提出的复活节岛民具有美洲土著的基因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复活节岛上的作物是香蕉、芋装潢、地瓜、甘蔗和构树,大多是原属东南亚的典型波利尼西亚作物。鸡是岛上惟一的家禽,也属于亚洲典型的波利尼西亚动物,甚至连藏匿在木筏里跟随第一批拓荒者一起上岛的老鼠也是。

史前波利尼西亚人的扩张是史前人类在海洋探索中最惊天动地的一笔。亚洲大陆上的古人类经过印度尼西亚群岛,向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扩散,到公元前年,他们顺着太平洋一直前进到新几内亚东边的所罗门群岛。同一时期,新几内亚东北部的俾斯麦群岛出现了一个人类族群,他们会航海、耕种,会制作著名的拉皮塔风格的陶器。他们又从所罗门群岛向东,在广阔的海洋前行了英里左右到达斐济、萨摩亚和汤加,成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虽然波利尼西亚人没有罗盘、文字和金属工具,但他们是航海艺术和木筏技术的专家。科学家们通过对陶器、石器、房屋和庙宇的遗址、食物残渣以及人类骸骨这些丰富的考古证据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从而推断出波利尼西亚人扩张的大致时间和路线。公元年左右,在夏威夷、新西兰和复活节岛所构成的三角状的广阔洋面,每一处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有波利尼西亚人的身影。

历史学家们曾把人类发现和定居所有的波利尼西亚岛屿归结为运气,比如满载渔民的木筏偏离了航道从而发现了荒岛。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这种发现与定居是经过周密详尽的计划,而非在海面上随意漂流。许多波利尼西亚岛屿是由西向东被逐一占领的,逆行于由东向西的风向和海水流向。在大海上逆风航行或者等待风向暂时逆转很有可能发现新的岛屿。从芋头到香蕉,从猪到狗和鸡,波利尼西亚人将各种作物和家畜一一运过去。由此可以看出,从家乡将各种东西都带到新的殖民地是一种精心准备的殖民活动。

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拉皮塔陶工的第一波扩张浪潮向东只到达斐济、萨摩亚和汤加,相互不过几天的航程。然而,西波利尼西亚岛屿与下列这些东波利尼西亚岛屿之间隔着更为广阔的海洋:如库克群岛、社会群岛、马克萨斯群岛、奥斯垂尔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夏威夷、新西兰、皮特凯恩群岛和复活节岛。在约达1年的“长期停顿“后,这一缺口最终被打破,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木筏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或是洋流的改变,海平面下降出现可作跳板的小岛,抑或是一次幸运的航行。公元年至年间(确切年份仍存在争议),从西波利尼西亚群岛出发最容易到达的几个东波利尼西亚群岛,即库克群岛、瑟赛提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均被占领,同时也为殖民者的继续扩张行动提供资源。大约于公元年,殖民者们远渡英里的水路,占领了新西兰,最终一网打尽了太平洋上所有适合人居住的岛屿。

对地处最东边的复活节岛而言,波利尼西亚人又是走哪条路将其占领的呢?马克萨斯群岛能够养活众多人口,同时能为占领夏威夷提供即时资源。就风向和洋流来看,直接从马克萨斯群岛前往复活节岛这一路线可被排除。进军复活节岛的起跳点最有可能是介于复活节岛和马克萨斯群岛中间的芒阿雷瓦、皮特凯恩和汉德森岛。这几个岛屿岛民们的命运是下一章(第三章)的故事。复活节岛语与早期芒阿雷瓦人的语言具有相似性,皮特凯恩石像又与一些复活节岛的石像具有相似性,复活节岛的工具样式类似于芒阿雷瓦人和皮特恩凯人的工具样式,另外复活节岛民的头骨与汉德森岛民头骨的相似程度要高于马克萨斯岛民的头骨,所有这些都可看出波利尼西亚人把芒阿雷瓦皮特凯恩和汉德森岛当作踏脚石。,重新建造的名为“欢乐之星”的波利尼西亚式远洋木筏从芒阿雷瓦岛出发,经过17天的航行,最终成功地到达复活节岛。对我们这些不懂航海的现代人而言,那些木筏航海者从芒阿雷瓦岛往东,远渡重洋,能碰见一座由北至南宽不过9英里的小岛实属运气,但事实上,波利尼西亚人是通过观察成群筑巢海鸟从陆地飞至英里范围内的海面觅食来判断与前方尚不见踪影的岛屿之间的距离。复活节岛原是太平洋领域一些大型海鸟的集聚地,因此驾木筏航行的波利尼西亚人远在复活节岛英里外就能看到它。

三、民与食

无内容岛民们吃什么?岛上到底有多少人?

欧洲人来到复活节岛的时候,有不少人靠农耕维生,种地瓜、山药、芋头、香蕉和甘蔗,另外再养些鸡。复活节岛没有珊瑚礁和咸水湖,因此与波利尼西亚其他岛民相比,鱼类和贝壳类食物只占他们饮食的很小部分。对早期的居住者来说,曾经有海鸟、禽类和海豚作为食物,不久这些食物开始减少甚至消失了。由于复活节岛上淡水资源有限,岛民们大量地喝含高碳水化合物成分的甘蔗汁。因此复活节岛民在已知的史前人类中拥有最高的蛀牙率,这里的孩子大多14岁前就有蛀牙,到20岁时几乎人人如此。

复活节岛的人口高峰数值可由计算房屋地基数得出,假设一栋房屋有5至15人,其中岛内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同一时期被占据;或者通过平台与石像数来估算酋长与其追随者的人数。推算得出的结果最少不低于0人,而最多可达00人,每平方英里平均有90至人。岛上有些地方,比如珀伊克半岛和海拔较高处不适于种植庄稼,因此土壤肥沃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高一点,但差别不会很大,根据考古学家的调查显示,岛内绝大部分土地都被耕种过。

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考古学家们对史前社会人口密度的看法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复活节岛也是如此。那些倾向于保守估算值的人认为对方的数值高得离谱,反之亦然。我个人认为高估算值更准确些。一部分因为得出这些数值的考古学家们近年来在复活节岛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比如克劳迪奥?克里斯提奥、帕特里夏?瓦尔加斯、埃德蒙多?爱德华、克里斯?史蒂文森和乔?安妮?冯?提尔伯格。另外在年,夺去无数人生命的天花刚平歇不久,当时住在岛上的传教士估计剩余岛民约摸有多人,这是最早的估算数值。早期的文献资料显示年岛上曾蔓延过两次天花;其后年到年间,1个岛民被秘鲁奴隶船绑架运走。年后,其他未经记录的传染病肯定被往来频繁的欧洲人带进来。另外,我在下面将会提到始于17世纪的人口遽减。那艘给复活节岛带来第三次天花的船只也给马克萨斯群岛带来相同的厄运,八分之七的人口因此死亡。因此,原先的0至人在经历了天花、绑架、传染病和17世纪的人口遽减之后,仅有人存活,这真让人难以置信。在亲眼见证了复活节岛上的史前集约农业之后,克劳迪奥和帕特里夏“高”估计的10人口数并没有使我感到惊讶。

关于复活节岛农业集约化的证据可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用石头围成一个直径为5至8英尺、深4英尺的坑,用于堆肥以促进作物生长,也可能是蔬菜发酵的场所。还有一种类型是泰瑞瓦卡山东南坡的间歇溪床上有两座石坝,可将水引向大面积的石台,这种调水系统与波利尼西亚灌溉芋田的系统非常相似。农业集约化的另外一个证据是岛上数目众多的石砌鸡舍(当地人称其为哈勒穆阿),大部分长达20英尺(还有一些庞然大物长达70英尺),宽10英尺,高6英尺近地面处有一个供鸡进出的小洞,鸡舍外围有石墙,以防止宝贵的鸡逃走或被偷。要不是更加雄伟壮观的石台和石像将这些大型鸡舍比了下去,游客们肯定会认为复活节岛是一个石砌鸡舍之岛。鸡舍们占据了海岸附近绝大多数的陆地,遗留至今的史前鸡舍有处,远多于那些只有石基和天井,没有石墙的史前人类房屋。

根据考古学家克里斯?史蒂文森的研究,岛民们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量利用火山石。他们将大石头堆起来做防风墙用以抵挡岛上活动频繁的大风,使作物不被吹干。稍微小一些的石头则被堆起保护地面和低洼的田地,岛民们在里面种植香蕉或是幼苗,等那些幼苗长大后再移植出去。另外,他们还在一大片空地上放些石头,相互留有间隙,供作物生长。还有一些农地使用“石块护根法”,即在地下一英尺深的土壤处埋一些石块,这些石块有些来自附近的岩石露头,有些是将岩石挖掘击碎得来。种植芋头的洼地就是在天然的沙砾地挖掘而成。完成这些挡风石墙得花费巨大的人力,因为需要搬运百万甚至千万块石头。曾在波利尼西亚另一边作过研究的考古学家巴里?罗雷德,在与我一起首次造访复活节岛时感叹道:“我从没见过其他的波利尼西亚人像复活节岛民这样处心积虑地用石块将小芋苗围起来以免受风害!库克群岛上的人也种植芋头,但他们决不会费这样大的精力!”

那么为什么复活节岛上的农民要费这种九牛二虎之力呢?在我少年时期的暑假曾呆过的美国东北部农场,农民们费尽苦心将石块从田里拿走,他们要是知道有人故意将石头放进田里肯定会大吃一惊。那么石头田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与我在上文讲述过的复活节岛多风、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有关。石块田地或石块护根法是由世界上许多干旱地区的农民分别发明出来的,比如以色列的内格夫沙漠、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地区,秘鲁的干旱地区、中国、罗马时期的意大利和毛利人统治时期的澳大利亚。石块可使压在底下的土壤保持湿润,降低由日晒风吹引起的水分蒸发,同时还能取代不容易贮存雨水的硬土表层。另外,石块能平衡土壤的昼夜温差,白天吸收热能,晚上再将热能释放出来。再则,还能保护土壤不被雨水侵蚀。颜色较深的石块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可以为颜色较浅的土壤增加温度;石块也能充当长时间释放肥料丸(正如有些人在早餐时吃的长时间释放维他命一样),将所含矿物质缓慢地融入土壤中。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南部曾做过一些现代农业试验,以了解古代的阿纳萨兹人(第四章)为何采用石块护根法,结果发现它能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好处。护根覆盖后的土壤湿度是以前的两倍、降低了土壤的日间温度、增高夜间温度,16种作物中就有一种产量得到提高——平均是以前的四倍,而成效最大的作物产量提高了50倍之多。所以,这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克里斯?史蒂文森认为他的调查就是记录复活节岛石块辅助集约化农业的扩展进程。在他看来,波利尼西亚人定居此地的头年里,由于靠近淡水资源、捕鱼和捡拾贝壳,农民们仍集中在离海岸数英里内的低地。他证实石块田地最早出现在公元年左右,位于高海拔的内陆地区,那里降雨比海边充沛,但温度较低(所以他们会用颜色较深的石块来提高土壤温度)。复活节岛内陆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改为石块田地。有意思的是,农民们显然并不住在内陆,因为那里只有区区几间平民屋、几个小型炉灶和垃圾堆,没有鸡舍。另外就是一些四处分散的高档房屋,显然上层阶级住在这里管理大规模的农田(而非农民个人拥有)、生产多余的粮食供应给伺候酋长的苦力们。所有的农民则继续呆在靠近海岸的地区,每天来回走数英里路。复活节岛上从海岸到内陆一些道路多为5码宽,两边有石头做界,这可能就是农民们日常往来行走的道路。内陆的农民也有可能不要全年劳作:他们只要在春天将芋头等根茎作物种下去,然后等收成时再来挖掘。

四、酋长、部落和平民

传统的复活节岛社会就像波利尼西亚其他地方一样,有酋长也有平民。对今天的考古学家而言,这两个集团遗留下来的房屋差别很大。酋长和精英阶层的住处名为哈勒?帕安伽,外形呈狭长的倒置独木舟状,通常大约有40英尺长(也有长至英尺),宽不过10英尺,两头弯曲。房子的墙壁和屋顶(就像倒置的独木舟船身)用了三层草,地板则用玄武岩仔细地切割铺设而成。每个角呈曲斜状的石块很难打制,因此成为敌对部落来回偷撬的目标。许多“哈勒?帕安伽”门前都有石头铺成的平台。它们大多建在海岸边两百码长的土地上,每一个集聚处约有6至10间房子。靠近内陆方向的平台就是他们竖立石像的地方。反之,平民住的房子在内陆深处,面积很小,旁边有鸡舍、炉子、石头围起来的园圃和垃圾堆。这些实用的设施被禁止出现在海岸边的石像平台和美不胜收的“哈勒?帕安伽”。

根据岛民的口头历史和考古学家的调查研究,岛上的土地被分成一打(11块或12块)领地,各属于一个氏族或宗亲团体,且每一块都是自海边向内陆延伸。由此,复活节岛看起来就像一个被切成12块的馅饼,每一块领土都有自己的酋长和放置石像的祭祀平台。各个氏族争先恐后地在岛上建造石头平台和石像,最后难免演变成残忍的斗争。这种领土划分在太平洋其他的波利尼西亚岛屿也很常见。但是,再次根据岛民的口头历史和考古学家的调查研究,复活节岛的不同在于这种氏族间的领土争战可借助宗教、经济或政治因素重新结合在一起,最后归于一位最高酋长的领导之下。反之,在芒阿雷瓦和较大的马克萨斯群岛,每一个主要的山谷都有一位独立的酋长驻扎,与其他的酋长们常年纷争不断。

到底有什么能够说明复活节岛的团结?考古学上又是如何查辨出的?原来复活节岛的馅饼大小并不一致,不同的领地拥有价值不等的资源。最明显的例子是汤加瑞奇领地(当地人称其为霍图?伊提)有拉诺拉拉库火山口,这是复活节岛上惟一出产雕刻石像最佳石材的地方,同时还有用于填塞独木舟的沼泽。一些石像头顶上的红色圆柱体则全部来自汉伽?珀库拉领地的普纳?帕采石场。维纳普和汉伽?珀库拉控制了三大黑曜石的采石场,这是一种材质细腻的火山岩,可用于制造锐利的工具;而建造“哈勒?帕安伽”的最好石板则来自维纳普和汤加瑞奇。独木舟出海的最佳位置是北岸的两处沙滩,都属于安纳克那的地盘,而与之相邻的赫奇伊的沙滩则排名第三。因此,和捕鱼有关的手工艺品大都出现在北岸,但北岸的土壤最差,不适合耕作。最好的耕作土地是南岸和西岸。在近一打的领地中,只有五块大面积的内陆土地可做石头园圃。筑巢的海鸟也都在南岸一些近海的小岛上活动,特别是在维纳普领地。其他如木材、制锉刀用的珊瑚、红赭石、枸树等资源也分布不均。

考古学对于竞争激烈的氏族部落最后团结合作的确凿证据是:全岛所有11或12个领地石头平台上的石像和其头顶上的红色圆柱体分别来自汤加瑞奇和汉伽?珀库拉领地。因此,岛民们一路必须经过其他部落的领地,征求他们的同意后才能把石像和红色圆柱体运到自己领地的平台上。此外,如黑曜石、鱼类和其他一些地区性很强的资源在全岛各个角落也都有分配到。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政治统一的现代美国人而言,资源从这边的海岸跋山涉水、跨州穿省到达那边的海岸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我们忘记了历史上将资源从这一领地穿过别人的领地是如何之复杂。为何复活节岛上的各个部落能够团结一致,而马克萨斯这样的大岛却做不到呢?原因可能是复活节岛地势平坦,不像马克萨斯岛峭壁悬崖,岛民们相互往来通常要靠海路。

五、平台和石像

现在我们回到复活节岛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也就是巨石人像(当地人称其为“摩艾”)和放置石像的平台(被称为“阿胡”)。目前我们已辨认出多座阿胡,其中很多阿胡都很小,上面没有石像。有座阿胡上有石像,其中25座特别地雄伟精致。岛上每块领地都有一至五座这种大型的阿胡。大部分带石像的阿胡都立在海边,石像面朝内陆,注视着氏族的领地,没有一个石像面向海洋。

阿胡是个长方形的平台,不是用沉重的大石头堆起来,而是用灰色玄武岩做成四面墙,当中再填充碎石而成。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胡维纳普的石墙,堆砌得工整有序,极具印加建筑的风格,托尔?海耶达尔正是因此才猜想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南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复活节岛的阿胡只是石头表面,不像印加的石墙是用巨大石块堆砌而成。阿胡仅一面石墙就重达10吨,但与印加萨克萨瓦曼要塞吨的石墙相比,简直是小儿科。阿胡高13英尺,宽英尺,所以阿胡的总重从吨的小阿胡到吨的阿胡汤加瑞奇不等。相形之下,立于其上的石像犹如侏儒。这个重要的问题暂且等我们估测完建造复活节岛阿胡和摩艾所需的人力物力后再来探讨。

阿胡的背面(向海面)几乎是垂直的,前面倾斜而下,前方一块方形的平地,每边大约英尺。阿胡的后面是火葬场,埋有上千具尸骨。复活节岛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惟一有土葬习俗的岛屿,其他地方都采取火葬。今天的阿胡呈深灰色,原先的色彩则要更多样些,有白色、黄色和红色。阿胡前面的石墙上镶嵌着白色的珊瑚,刚刻完的摩艾是黄色的,摩艾的头冠和部分阿胡前墙上用于装饰的石条则是红色的。

摩艾代表着岛民的祖先。冯?提尔伯格共登记录入了座石像,其中大约有一半还留在拉诺拉拉库采石场,运出来的大都已经立在阿胡上(一个阿胡上有1至15座石像)。几乎所有的石像都用拉诺拉拉库的凝灰岩雕刻而成,但有几十座(目前统计为53座)用的却是岛上其他的火山岩(如玄武岩、红火山岩烬、灰火山岩烬和粗面岩)。竖立起来的石像的“平均”高度为13英尺,重量大约在10吨左右。其中最高一座叫帕罗,达32英尺,但由于比较苗条,所以“只有”75吨重。而阿胡汤加瑞奇的矮粗石像重达87吨,克劳迪奥?克里斯提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起重机才把它竖立起来。岛民们还曾成功地将一座比帕罗稍高几英寸的石像从采石场运到阿胡汉伽特坦加,但不幸在竖立过程中轰然倒塌。拉诺拉拉库采石场里还有一些更雄伟的石像半成品,其中有一座高70英尺,重吨。根据我们对复活节岛技术的了解,岛民们搬运和竖立石像似乎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那么到底是何种神力支配着这些工匠呢?

对埃里奇?冯?丹尼肯等痴迷于外星人说的人而言,复活节岛独特的石像和平台需要特别的解释。然而事实上,这些建筑在波利尼西亚,特别是东波利尼西亚有先例可循。在那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平台被称为“毛利”,用作圣地或神庙的基座。皮特凯恩岛以前就有三座这样的石头平台,复活节岛民的祖先很可能就是从那里迁移而来。复活节岛的阿胡和毛利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规模较大,上面没有盖神庙。马克萨斯群岛、奥斯垂尔群岛和皮特凯恩岛上也有用红火山岩烬雕刻的石像,与复活节岛上一些石像所用的材质类似。此外,还有一种叫凝灰岩的火山岩(与拉诺拉拉库采石场的石材相似)在马克萨斯群岛也被使用。芒阿雷瓦和汤加还有其他的石头建筑,如汤加著名的大型三石牌坊(即两根直立的巨大石柱上放一根石柱横梁,每一根石柱重达40吨),另外在大溪地等地也可发现木头雕像。由此推出复活节岛的建筑风格出自波利尼西亚的传统。

我们当然想知道复活节岛民具体于何时竖立起第一座石像,石像的风格与规模又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石头的年代无法用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计算,因此我们只能依靠其他间接的年代测定法,例如拿阿胡所含的炭来做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用黑曜石水合法对黑曜石剖面进行断代、判断废弃石像的风格(假定它们为早期雕刻的)、观察一些重建的阿胡各阶段的继承与延续(其中包括考古学家挖掘过的阿胡)。晚期的石像看上去明显比较高大(虽然未必更重),而最大的阿胡也是经过多次重建才变得更加雄伟精巧。根据上述手段,我们可以推断出复活节岛的阿胡主要建造于公元年至1年。这些间接的断代法得到华伦?贝克及其同事们的技术支持,他们想出一个巧妙的研究方法,即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应用到珊瑚锉刀、石像眼睛和装饰广场的白色藻节所含的碳元素上。从直接的年代测定法来看,安纳克那的阿胡呶呶的建造与重建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1年左右,最后一个时期则为1年。最早的阿胡,比如波利尼西亚的毛利,很可能没有安放石像,随后重新利用成为晚期阿胡的墙体等建筑中。这些早期阿胡比晚期的要小、圆滑,也更像人类,而且用好几种火山岩打造,并非只用拉诺拉拉库的凝灰岩。

复活节岛民最终采用拉诺拉拉库凝灰岩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种岩石是雕刻的最好材料,表层坚硬但内里好似灰烬,比钢铁般的玄武岩容易掌控,也比红火山岩烬更具韧性、易于雕琢和打磨细节。我们可以从石像的年代推测出拉诺拉拉库晚期的石像要比早期更魁梧、更有棱角,也更具风格,并且几乎到批量生产的地步,当然相互之间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被竖立起的最高石像是帕罗,它也是最晚打造的石像之一。

石像体积的不断增长意味着酋长之间竞相打造大型石像的斗争愈发激烈。晚期石像头顶上的普卡奥很明显是斗争白热化的产物,这是一个用红火山岩烬制成的圆柱体,重达12吨(帕罗的普卡奥的重量),置于摩艾的头顶上(参见图8)。(当你读到这里,请试想一下:岛民如何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把重达12吨的巨石放置在32英尺高的石像头上?这不得不使埃里奇?冯?丹尼肯认为有外星人介入。最近的科学试验认为普卡奥和石像很可能是一起被竖立起来的)。我们还无法确定普卡奥究竟代表什么,最佳猜测认为是波利尼西亚酋长头上戴的红色鸟羽头饰,或是羽毛和树皮布制成的帽子。例如,西班牙探险家来到太平洋的圣塔?库鲁斯岛,让当地人深感震撼的不是西班牙的船只、刀剑、枪炮或是镜子,而是他们身上的红衣。所有普卡奥用的红火山灰烬都来自同一个采石场,即普纳帕。在那里我看到还有许多尚未完工的普卡奥,和已完工正等着被运走的成品(就像拉诺拉拉库采石场的摩艾那样)。

我们知道只有在复活节岛史前时代晚期建造的最雄伟、最华贵的石像头顶才有普卡奥,其中最多不超过个。我忍不住猜测他们是为了更高人一等才加上去的。普卡奥好像是在宣示:“好吧,就算你们能够竖立起30英尺高的石像,那么看看我们,我们可以在石像顶上再放一个12吨重的普卡奥。你们也试试看啊,胆小鬼!”这些普卡奥让我联想到在洛杉矶我家附近的那些好莱坞大亨。他们竞相建造宏伟、繁复和华丽的豪宅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力。企业界巨头马文?戴维斯为显派头,建造了00平方英尺的豪宅。艾伦?斯班林不甘下风,于是建造了占地50平方英尺的豪宅。所有这些大亨的房子都缺少一个显摆权力的特征,即不用起重机的情况下,在宅第最高的塔顶放置一块12吨重的红色普卡奥。

既然平台和石像在波利尼西亚群岛随处可见,那么为何只有复活节岛民才如此狂热痴迷,将数不胜数的社会资源投入其中,竞相打造全岛最雄伟的石像?对此,至少有四种不同因素。首先,拉诺拉拉库的凝灰岩是太平洋地区最好的雕刻石材,这对于刻惯了玄武岩和红火山灰烬的工匠来说,几乎是一种呼唤:“刻我吧!”其次,其他太平洋岛屿的居民只要航行几天,就可以到达其他岛屿,因此把精力、资源和劳动力都用在岛屿间的贸易、掠夺、探险和殖民上,而与世隔绝的复活节岛民就没有这些事可做。其他太平洋岛屿的酋长通过岛屿间的活动来提高自己名声或地位,复活节岛的酋长却只能靠石像和平台来占据霸主地位。正如我一个学生说的“复活节岛上的头领们没有这种寻常把戏可以玩”。第三,复活节岛地势平坦,不同领地间的许多资源可以互补,由此岛上能和平共处,所有的氏族部落都能到拉诺拉拉库开采石头来雕刻。如果复活节岛像马克萨斯岛那样在政治上呈现分崩离析的局面,那么拥有拉诺拉拉库的汤加瑞奇部族可能会把采石场占为己有,不让他人越雷池半步,将石像从采石场搬到他们的领地。事实上,这种事曾经发生过。最后,正如我们能预见的,建造平台和石像需要养一大群人,余粮充裕的情况只有在贵族控制高地农田后才有可能发生。

六、雕刻、搬运和竖立

复活节岛民到底是如何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完成雕刻、搬运和竖立石像等任务的?因为没有欧洲人亲眼见过,也无相关文字记录,所以我们无从了解真相。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猜测:岛民的口头历史(特别是关于如何竖立石像)、遍布于采石场处于各个完工阶段的石像,以及近期各种运输方式的科学试验。

在拉诺拉拉库采石场,我们可以看到面目尚不清晰的石像半成品,四围是约两英尺宽的狭窄刻槽,工匠们用的玄武岩石镐也在采石场上。最多的半成品莫过于初具雏形的石像,面孔向前,后背仍与长长的山壁相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头、鼻子和耳朵雕刻出来,然后是手臂、手掌和束带。当石像背部与山壁的相连处被凿开后,大功算是告成,可以准备运输出去。整装待发处于运输阶段的石像此时还没有眼窝,要等它被运到阿胡处,竖立起来后才会被雕刻出来。年,索尼亚?郝阿和瑟基欧?拉普?郝阿在一座阿胡附近挖掘到一只由白珊瑚和红火山灰烬制成的眼睛。其后,类似的眼睛碎片又相继被发现。如果将眼睛安装到石像身上,它看上去一定会熠熠生辉、威风凛凛。由于这种眼睛挖掘到的不多,可见当初制作时数量就不大,平日由祭司保管,只有在庆典时才拿出来嵌进眼眶。

从采石场搬运石像的道路现在仍可辨别,为避免上山下山时浪费力气,这几条路都是按照等高线修建的。最长的一条从拉诺拉拉库一直通到西海岸的阿胡,长约9英里。尽管搬运如此巨大的石像在我们看来犹如天方夜谭,但是无独有偶,许多其他史前时代的人类也曾搬运过巨石,例如英国的巨石柱群、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印加和奥梅克等,我们可以从中推寻出一些方法。现代学者曾通过亲身为搬运石像来测试关于复活节岛石像运输的各种理论,发起人托尔.海耶达尔的理论可能有误,因为他在搬运途中损坏了用来测试的石像。其后做试验的科学家们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把石像竖起来拖着走,有的则放平了再拖,有的用木橇,有的不用木橇,有的将滚轮上油,有的不上油,还有人在滚轮中间加上固定的横杠。在我看来,最具说服力的是乔?安妮?冯?提尔伯格的观点:复活节岛民可能将舟梯改装后用来搬运石像。这种舟梯在波利尼西亚群岛通常被用于运输沉重的木材,他们在森林里将树木砍伐下来,捆绑成独木舟的形状,然后将其拖到海边。“舟梯”由两根平行的木轨组成,当中是许多固定的木头横杆。我曾在新几内亚地区见过这种舟梯,长至一英里多,可从坡林延伸到百英尺外的海岸;岛民们在森林里将巨树砍倒、掏空,用于制造独木舟。我们知道夏威夷人用舟梯运输的独木舟最重的和复活节岛普通的摩艾差不多,所以这种观点看上去比较合乎情理。

乔?安妮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找现代的复活节岛民制造了一架舟梯,然后把石像平放在木橇上,再用绳索将木橇拖拉到舟梯上。她发现50到70个人每天工作五个小时,每次用力拖拉让木橇前进5码,这样只需一个星期就可以把平均大小为12吨重的石像搬运到9英里外。乔?安妮和复活节岛民们发现运输的关键在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划独木舟那样。以此类推,搬运像帕罗这般巨大的石像可能需要一组人的团队,这对有一二千人口的复活节岛部落来说决非难事。

岛民们向托尔?海耶达尔阐述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将石像竖立在阿胡之上。他们对那些从不肯屈尊请教的考古学家深感愤怒,于是不用起重机便竖立起一尊石像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之后不少科学家都纷纷作过相关试验,例如威廉姆?穆罗埃、乔?安妮?冯?提尔伯格和克劳迪奥?克里斯提奥等人,越来越多的信息慢慢浮出水面。原来岛民们先在广场和平台前方修建了一条徐徐上升的石头坡道,然后将石像平放,石像底在前,慢慢往上拖拉,一旦底部抵达平台,他们就用木头将头部撑高一二英寸,然后在下面塞石头,一点一点把石像竖立起来。那些修建坡道所用的石头最后还可被用做阿胡的侧翼。普卡奥大概是在竖立石像的同时被戴到头顶上去的。

在整个过程中,最危险之处在于石像由倾斜转为直立时很可能因矫正过度而倒向另外一边,为了降低风险,岛民们会将石像与平台之间的角度稍微小于直角(比如87度,而非90度),这样石像略有些前倾地立在平台上,不会有向后倒的危险。随后岛民们通过在石像底部调整石块,小心谨慎地将石像完全垂直竖立。但是在这个最后阶段,悲剧还是有可能发生,就像岛民试图在阿胡汉伽特坦加上竖立一尊比帕罗还高大的石像时,惨遭失败。

搭建石像和平台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给工匠和搬运工。大约要喂20个工匠一个月,另外可能还要提供粮食作为薪酬。搬运和竖立石像需要50到人不等,也要供他们吃喝。由于他们做的是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因此胃口比常人要大。除此之外,拥有阿胡的部落必定会有一场盛宴庆典,运输过程中途经他人领地,免不了又是吃吃喝喝。最早考古学家以工作量和燃烧的卡路里来计算粮食消耗量,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石像只是整项工程的极小部分,而阿胡平台的重量是石像的20倍,所有修建平台所需的石头全部需要运进来。乔?安妮?冯?提尔伯格的丈夫简是一位建筑师,主要负责在洛杉矶建造现代化高楼时计算从中需要多少台起重机与升降机。他们夫妇对复活节岛上的工程做了初步计算后认为,按照阿胡和摩艾的数量与体积,在建造之风最鼎盛的多年间,粮食需求量比复活节岛总人口的需求量要再多出25%。这一计算解释了克利斯?史蒂文森所提出的在兴盛发达的年间,复活节岛通过采用内陆高地耕作,来收获更多的粮食。

然而,我们还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石像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粮食,还需要许多又粗又长的绳索(由坚韧的树皮制成)才能让50到个人拖拉重达10吨到90吨不等的石像;此外,还要很多粗壮的大树被做成木橇、舟梯和横杆。但是当罗泽维恩等欧洲人陆续造访复活节岛时,岛上根本看不到多少树,零星几棵又小又矮,最多不超过10英尺高。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中,复活节岛可算是不毛之地,那么那些用来做绳索和木材的树木到底上哪儿去了呢?

(未完待续,







































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湖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zrzy/3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