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凯恩岛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出血率42,你知


低分子肝素钠钙对肿瘤科护士来说,在平常不过了,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知识点,来看看吧!

问题引入

有人问我:在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我看到有的老师推注速度很快,而有的老师是缓慢推注,这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现瘀斑或出血有何影响?不仅如此,我们在给患者手臂皮下注射其他药物时也时常会出现出血的现象,我们可以有哪些改进呢?据国内文献报道,在传统规范操作下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26.7%——42%。有研究资料显示,局部皮下出血面积可高达8cm×10cm。皮下出血不仅影响后续注射部位的选择,还会给患者在承受疾病压力的同时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药理作用

低分子肝素钙由猪源肝素经亚硝酸解聚制得,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抗凝血药。

与常规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临床上给予预防或治疗量就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还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但对血液凝固性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适应症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外科或骨科手术后)

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冠心病、脑梗死)

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的形成

禁忌症

1.对低分子肝素钙过敏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4.脑血管出血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重度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有脑出血危险)。

6.肝、肾功能损伤者。

7.严重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8.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10.大脑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

11.孕妇。

原因分析

01

抗凝剂

因抗凝剂本身具有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作用,操作稍有不慎,易引起出血风险。

02

注射方法不当

注射时针头未垂直于皮肤而是成角度刺入,延长针头在组织内行程,增加针头与皮肤和皮内接触面积,扩大组织损伤面积。

03

注射部位不当

腹壁皮下组织薄的成人或儿童,进针过深刺入肌层,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为:瘀点(<2mm)、紫癜(3~5mm)、瘀斑(>5mm)、血肿(深部出血伴或不伴有皮肤隆起)。研究发现,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是直接影响患者皮下出血的原因,皮下脂肪较薄者注射部位易出血,而皮下脂肪厚者不易出血。教科书上也指出老年患者腹壁皮肤较松弛,皮下组织薄、血管脆性较大、皮下血管丛动脉较多而静脉较少,故选择不正确的部位会引起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04

注射时间

注射时间会影响药物进入皮下的速度,在药物的吸收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延长注射时间可减少药物在皮下局部的淤积,同时延后拔出针头可以阻塞刺破的血管,防止药物渗入针刺处以及血液渗出,从而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05

注射次数

在同一部位注射次数越多,组织损伤面积越大,出血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06

拔针手法

拔针要与注入时的角度保持一致。

解决对策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推荐:持续匀速注射10s,注射后停留10s,再快速拔针。

出现皮下出血的处理对策:

①记号笔标记皮下出血范围,严密观察并记录。②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皮下瘀斑的药物有硫酸镁湿敷贴、水胶体敷料、云南白药、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等。硫酸镁湿敷贴主要利用其高渗透压平衡原理,能缓解组织损伤后的反应;水胶体敷料通过减轻肿胀和疼痛,防止组织坏死而发挥作用;云南白药贴及气雾剂能有效减少出血和抑制炎性物质释放;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能防止浅表血栓形成,阻止局部炎症发展并加速皮下出血吸收。常用的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钙

那曲肝素钙

达肝素钠,依诺肝素钠

用药前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粘膜、咳血、痔疮、有无来月经)。

每次用药前详细检查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瘀斑、硬结、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警惕有出血可能。

用药途径及部位

途径:皮下注射

部位: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5cm,左右10cm(避开脐周1~2cm),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

排气方法

在皮下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量极小(0.4ml),如果按常规排气,会有药液残留在注射剂中,导致药液剂量不足。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往往从针头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瘀斑形成。

因此注射前,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内,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

注射方法

嘱患者屈膝仰卧位,放松肌肉,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以5-6cm捏起患者腹壁皮肤形成褶皱,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根据患者胖瘦选择进针深度),抽无回血缓慢推注(>10s)。

在整个过程中,应维持皮肤褶皱状态。

注射完毕后停留5~10s再拔针可使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避免药液反流,增加皮下出血的机会。

拔针时,按进针方向拔针,避免毛细血管损伤,减少疼痛和血肿发生。

按压方法

有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压迫时间5分钟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与压迫10分钟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优于3分钟。

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不可揉擦,禁忌热敷,以防血管扩张引起大面积皮下淤血。

用药后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红肿

疼痛

硬结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参考文献:

[1]张菊霞,马玉霞,温玉洁,韩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49(2):-.

[2]王燕娇,苏靖,王新.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13(26):-.

[3]中国静脉介入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8(8):-.

[4]商显梅,张春英.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淤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0(31):58-59.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吴泽芳

ICU护理之家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luncar.com/zrzy/4710.html


当前时间: